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春秋我为王> 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如此一来,移民们最初惊恐的情绪平抚下来,他们开始注意这片眼前的土地,要如何加以开发利用,建立自己的新家园。

  ……

  赵无恤让移民保住了性命,也履行了承诺,每一户人家都分到了一块百亩的田地!而且是二百四十步的赵氏大亩!

  虽然这些名义上属于众人的田要么是被撂荒的土地,要么依然被荒草和灌木所覆盖,想要开垦还需要很大气力,但对于在狭窄的故绛无立锥之地的氓隶和庶民而言,已经足以让他们喜极而涕。

  无论哪个时代,土地都是农民立足的根本。

  但小农各行其是的粗耕,远远不如政府组织的精耕细作高效,所以这万户小民,其实都在计然之策的操控之内。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故邺城之兴,首在上农。”

  一向重视货殖贸易的计然提出的邺城经营之策却是偏向农业的,因为他很清楚,粮食就是一切。有了粮食就有人力,然后就可以兴旺百业,训练士卒,最后让赵氏实现富强。

  赵无恤对计然此策深为认同,他的本意,便是将赵氏引上“耕战”为主的道路上去。于是种田专家樊迟也被从鲁国调到这里,准备组织春耕。

  “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说的就是邺城。这片土地虽然人烟稀少,可一旦放把火将千年生长的森林和灌木烧掉,就是一片膏腴之地。”

  站在漳水之畔眺望百业待兴的邺地,樊迟已经雄心万丈,想要将推广代田法和开种冬小麦、戎菽以来鲁国亩产两石甚至两石半的奇迹复制到河北了。

  “开垦土地是最急迫的任务,然后抓紧时间播种,为移民来到邺城的第一个冬季多储备些粮食。从朝歌、邯郸运来的粮食只够移民们吃到秋收后,再往后,就得额外调拨,超出量入为出的规划了。”

  樊迟已经觉得农时耽误了,心急如焚,好在邺城地处北方,耕作时间比鲁地稍微晚一点,加上有成抟治邺时组织当地人开挖的十二条沟渠,灌溉也能顺利展开。

  于是邺城移民从原先的乡党宗族被拆分为小农家庭,按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保,联保连坐,编为屯田户开垦土地。每一甲分配给一头牛或劣马,这些牲畜还是赵无恤从中山国半买半讹来的。

  成年人在屯田官带领下,都去热火朝天地干活,年幼的孩子也被分社区里闾集中到一起,赵无恤亲自出动自己的内库资金,下定决心要在邺城开办系统的教育,从娃娃抓起!

  移民初来乍到,住的大多是泥胚墙的草屋窝棚,唯独蒙学修成了砖瓦房。

  其实哪怕是在故绛内部,只有晋国旧宫室附近有少量砖瓦房,其余都是泥胚茅草的窝棚,一旦有火患就会损失惨重,这也是春秋之世常常诸侯城邑常发生大火灾的缘故。

  赵无恤这种对于教育和孩童的重视,让邺城移民再度心生感动。

  当然,孩童们是没有太大感触的,他们只知道自己从此以后,就没法一天到晚疯玩了。

  西门豹入的是蒙学,就在名为“临漳”的片区之内,蒙学中还用厚木板摆成长长的案几,厅明几净,孩童们睁着大眼睛,跟着从鲁国过来的老师,从《诗》学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每天清晨,孩童们便会跟着老师那一口夹杂鲁地口音的雅言,开始念书。对年纪稍大的蒙童,先生还会解释一下其中意思,“此乃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之歌……“

  对于西门豹这些年龄更小者,则只需诵读记住,再将字写出来即可。

  进入季夏之后,蒙学外的蝉鸣一日胜过一日,西门豹用稚嫩的手握着树枝,在案几下的沙盘写下“桃之夭夭”四字,但他的心思,却已经飞到外面去了。

  因为就在他所在的蒙学边上,一座名为”临漳学宫“的大学已然完工,来自天下诸侯的士人趋之若鹜。先生说了,这个月考试名列前茅者,将能获准进入学宫参观!(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