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节庆在焰火和欢呼中落下帷幕,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还觉着有些意犹未尽。
青年志愿者就觉着还得再热闹热闹。
这些年节日的氛围是越来越淡了,最大的节日春节也成了例行公事般的一个假日,很多年轻人在网上感慨童年时代春节的热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过年人手一部手机抱着玩一个假日,好像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一样。
反倒是商家搞的一些促销节日现在越来越热闹。
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经济越来越发达了。发达的经济活动需要人参与,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了,挣钱耗光了一部分人所有的热情哪还有热情去烘托节日的气氛啊,于是节日越来越多的表现成了商家的销售时间,无形中降低了人对节日的期待感。
期待感是很重要的一种感觉。
简单的一个例子说明,商品经济不如今天发达的时代,我们小的时候最期待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吃点好的穿点新的,啥时候是好吃的最多新衣服最漂亮的?当然是春节,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与其说是对春节充满了期待感,不如说是对好吃的新衣服很期待了。
现在不一样了,物资的极大丰富和商品流通的快捷,让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享受到好吃的,想买两件新衣服也不是咬着牙攒一年才能买的,如果站在以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我们每天过的都跟过年一样,谁还会对春节期间的好吃的新衣服那么期待?
这年头人们期待的不是吃穿,而是能给一段时间好好地睡一觉。
所以以前春节我们看到的是面带喜悦喜气洋洋的人,现在看到的不是打呵欠的就是酒气冲天对集中应酬十分抱怨的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和精神文化生活依然比较贫乏至少流于表面的原因。
以前的人精神生活很简单,春节到了走亲戚喝顿酒就是极大的精神生活。
现在不一样,人与人之间因为通讯的极大的便利而形成交流越来越方便交流却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讲究精神交流的局面。
见面?
要洗头换衣服打扮一下,有那时间还不如微讯上聊两句然后各自呼呼睡觉呢。
要么就是蹦个迪之类的,人和人的交流越来越趋向于一起吐槽各种不顺糟心。
一群人集合起来找个地方减压,见面彼此之间流露出来的都是负面情绪。
这能让人有啥期待感?
从物质存在到精神意识都没有期待感,谁还期待过年啊。
这种局面能改变吗?
应该是能得到改变的。
哲学书里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矛盾。
我们的精神文化是从骨子里就有的,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充足丰富之后骨子里的东西就必然会回归。
所以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发展出更加丰富的物质保证我们在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的时候不至于变成列强那边的那些废物就会使得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回归我们的文明传统。
比如传统的忠孝节义诚信礼廉,当这些东西体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并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回过头从我们的文明根本上去实现我们的交流匮乏交流质量极低的状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