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铁路机车的动力传输来说,只有两种可选,电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在五、六十年代,液力式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并驾齐驱,特别是在某些工矿企业,因有一定的防爆要求,更是液力传动一统天下(注1)。
七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换向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走出实验室,无刷直流电机等新型电机投入应用,使得大功率直流电机的使用成本直线下降,电力传动在铁路机车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液力传动受限于传动部件的功率限制渐渐日薄西山。
因此无论梁远采用何种动力做输出核心,在机车驱动上其实只有电力传动这一条路可选。
东北机车厂落魄这么多年,真正的技术研发力量早已经烟消云散,原来生产调车机也是外购驱动电机,车厂的技术部门只是能做一些简单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而已。
生产25s型车底时只要抓好质量控制,设备先进、原料合格,一群技术员带着蓝领工人就足以搞定。真正的动力系统再用这套路子就不行了,没有实打实的研发团队,永远都得跟在别人后边追赶,甚至连国产化都会困难重重。
“小叔,前些年国家搞过支援三线建设,从辽_宁走出去很多技术人员,这些人里肯定有人动过回乡的念头,小叔可以和部里商量商量,东北机车厂在盛京提供大量的技术岗位和福利住房,有回乡想法的工程师我们全部接收。这应该是件双赢的事情。”梁远感慨的说道。
八十年代末期,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还有着最后一丝余晖。像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盛大高速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辽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在国内还是一流水准,对于一些居住在老、少、边等三线地区的技术人员来说,回乡还是蛮有诱惑力的。
在梁远的记忆里,铁道部重点扶植的四_川资_阳机车厂。就是大_连机车厂在六十年代援建的,当年伟人一挥手,无数的热血青年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跑到深山老林建设备战工厂,眼下那批人已经四五十岁了,正接近退休的年龄,有些落叶归根的心思实属正常。
“小远,你打算要多少人过来?”梁海平问道。
多少人。梁远想着前世加拿大庞巴迪财团,那数已千计的研发人员缓缓说道:“至少也得一百多人吧,小叔可以和部里边说,我们虽然被招安了,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会丢,研发资金我们自筹,部里只负责调人就好了。”
像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大批量流动,也只有通过铁道部的行政命令才有可能实现。
“高压电气那块先不考虑。243型机头电力传动和车体构架的国产化必须先在本溪进行,株洲厂要是着急可以派员工过来,等我们搞明白了。243型机头部里愿意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两个人聊了一路,直到周恒把车开进909所的住宅区,才商量好把243型电力机车交给铁道部的价码。
“小叔,小周叔叔,你俩也别去宾馆了,今天这边没人。我妈和吴爷爷都在南湖科技园没回来,你们在这里对付一晚算了。”
梁远推开伏尔加的车门,一边下车一边说着。
梁海平点了点头,示意周恒把车停在小区的院墙底下,然后和梁远站在楼下看着周恒停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