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陌的上策是什么?先阴夺,到了火候,再里应外合——趁安丙和杨巨源互咬,金军可以像三国时期的东吴那般,先以羸弱示人降低存在感,再白衣渡江轻松绕到厉风行宋恒身后,一鼓作气抓住正在后方内讧的安丙杨巨源,促使着四面八方的南宋官军不战而乱、尽数来投;凤翔金军闻讯即可与这些先锋夹击边关,打开缺口,一拥而入,神速攻取陇南与蜀口。因官军义军有隔阂,凤箫吟都算作远水,其时林阡还在河南,山东和陇蜀一起掣肘,虽不至于他本人惨败,恐也鸡飞蛋打,山东必土崩瓦解。
然而却被迫转为中策,教那个名叫凤箫吟的悍妇提前警觉;原本,区区一路金陵,辅助着凤箫吟倒也不难对付,可谁想到南宋处处藏龙卧虎,那中策硬生生被独孤清绝逼迫到了下策。
“不稳的后果,独孤清绝冒出来了。驸马在战前说,风险与机遇并行,唉,这应当就是最大的风险正好发生了。”封寒也叹了一声,“天不助我。”
又行到高处,再望那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提携江河,虎踞龙盘,逶迤磅礴,林陌驻足片刻,由衷叹惋:“此真‘天下之大阻’也。”
术虎高琪刚巧有事来禀报,多事之秋,因曹王府还受通缉故而他作了一番乔装。然而,封寒还是远远看到他鼻青脸肿,不厚道地打趣道:“鼻子都歪了,装什么商贩。”
“高琪,此战,你受累了。”林陌痛心,若是自己上阵,不至于害术虎高琪身受重伤,汉中或许已被奇袭。
“驸马言重,末将只恨低估了南宋官军。”术虎高琪说,“太重视厉风行金陵,对刘甲厚此薄彼。”
“‘天下之大阻’,若是细化到此战中的南宋群雄,高琪以为是哪个?”林陌认为术虎高琪有一定的将帅之才,若是提高修养,他日必成大器。
“武斗有独孤清绝、肖逝、胡弄玉,作战有宋恒、厉风行、刘甲,然而,真正把原属于我们的优势局一步步化作劣势甚至死战的,还是那位盟主和她背后的军师了。”术虎高琪一语中的,“厉夫人的釜底抽薪太过毒辣,直接就让义军完全掌管了官军,不仅此战成效极大,还会作用于将来。”将来当然也有作用。经此一役,什么王喜,什么安丙,重要程度都大打折扣,王喜自己被限制行动,安丙的兵权也被架空……换而言之,大批量的金军,短期内是别想杀进川蜀了,接受现实、休养生息吧。
为什么会是金陵想到这一点?因为金陵据守大散关久矣,长期受官军和义军难以融合的害,难堪忍受。为什么金陵原先不提?因为直到近期的李、杨之死,才教凤箫吟看清楚了症结在于“义军参与度不够是因为不便参与”。综合起来,金陵是被迫做了一件其实水到渠成的事——
失去了杨巨源的凤州军,仇恨虽足,实力却无,调转锋芒想帮金军干掉凤箫吟?好,那就一起投奔向她吧!川军群殴凤箫吟,恰如百川战海,结局一目了然。金军的缜密计策反而帮金陵巧然打破义军官军的壁垒。特殊时期,对彭辂和杨巨源两军一杀,一收,一威,一恩,这样临阵大刀阔斧地改革,一下子就把林陌等人全打懵了。
本来还可以往临安的宋廷散布谣言,却听说凤箫吟很快就和刘甲把关系处理妥当,后患先消,林阡对山东的救援高枕无忧。金军可以说是弄巧成拙,功亏一篑。
“究其根本,还是怪安丙脱缰!”封寒从结果论,杨巨源还是不该死。
若能勠力同心,当然不会惨败,林陌叹:“安丙不像王喜,终究与我们隔了一层关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