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想通了这一点之后的吴三桂并没有什么怨恨之心——他本也没付出任何代价,就这么空口白牙的跑到人家那边去行了几个礼,说了几句好话,难道还指望对方会砸锅卖铁的帮他?本来想的是双方合作,但短毛既然完全看不上辽镇的战力,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不过要说这一趟是全然白跑,那倒也不尽然——在取得了琼镇方面的许可之后,他们辽镇行动起来多多少少会与对方有所配合,而非单纯的抢功占便宜了。此外解席也同意他留下了数名传令兵,琼海军在作战之前和大战之后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辽东兵马,以便于他们抓住战机。
如果不是不放心自家老爹,吴三桂本来都想亲自留下,他希望能亲眼看见短毛军是如何与后金及蒙古强兵大战并取而胜之,把握住其中的奥妙。可惜亲爹那边终究是更重要,所以只能安排了几个最机灵的心腹部下留在天津,并叮嘱他们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学着点。
话说天津港这边,在打发走了吴三桂之后不久,解席等人却又迎来了一拨不速之客,这回却是从京城过来的——大明皇帝派出的特使,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太监,曹化淳。
严格说起来曹化淳不算是“不速之客”,因为北京方面郭逸等人已经提前两天给这边发来了电报,说是崇祯皇帝耐不住性子了,非要派个太监过来催促下。原先是打算派高起潜的——皇帝在军事上依旧非常信任他。不过周延儒钱谦益等人在旁边敲了点小边鼓,说高起潜当初在山东跟短毛曾闹过不愉快,短毛那帮人又是跋扈不知礼的,派过去没准儿反会坏事。
要说崇祯的性格刚愎,那也是要看时候的,如今在城外有大批鞑子兵围着的时候,他还是比较能听得进谏言的,于是便换了个人——和钱阁老素有默契的曹化淳笑眯眯出场了。能在这时候离开北京城,可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曹太监此举也算公忠体国,在皇帝那边很是刷了一波好感。
跟随曹太监一起过来的还有几名文官,都是钱阁老和周阁老一系的少壮力量——到短毛这儿刷军功来的。朝中别的派系可能还对琼海军能否击败鞑子兵有所怀疑,钱阁老却是深信不疑,上一次的山东之战,他借此一举翻身,这一次的机会,当然更是要好好利用!
只可惜这回的好处不能再由他一人独占了——周延儒早就在旁虎视眈眈。夹带里的人才也早就准备好,就等着蹭这一波了。比起钱阁老这一派系,周首辅的底蕴还要更深厚一些——这次过来的文官中间“周派”数量比钱派还要略多几位。
除此之外,来人中还有几位京城勋贵年轻子弟,全都是跟短毛结了亲的人家,想要借机过来探看一下琼海军的真正成色。大明武勋集团到如今已是颓废不堪,但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终究还是能找出几个胆子大的。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居然是英国公世子,被称为小公爷的张世泽——作为大明最高世袭公爵,世代执掌京师军权的武将世家,英国公府还算保留住了一些武将传统。庞雨记得这位最后的英国公也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一同殉难的,算是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多少值得给他一些敬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