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龙溪改道向南之后,要经过一段长达十余公里的路程,才再次九十度折转向东,进入山区。这个九十度角的内侧也同样是一片冲积平原,在其东侧便是台湾岛的中央山脉了。这两片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其实都是后龙溪从中央山脉中花费千万年冲刷出来的河谷平原,同时也是本地土著部落为数不多的耕地所在地。然而海汉要想保障后龙溪流域的安全,这两处平原的控制权是必须要拿在自己手里才行的,然而本地土著应该也不太可能会乖乖地把土地交到海汉手上,少不了会有一些麻烦出现。
按照虞尧所提供的地图,摩根再一次对航道长度进行了测量,足足二十七公里,这个航程说长不长,但放在当下的环境中却是让摩根略感头疼。以蒸汽内河船的马力和航道状况来看,拖着驳船逆流而上能有四节左右的航速就算顶破天了,这就意味着整个航程可能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在进入山区之后,水道条件依然能保持通航能力直到最终目的地出磺坑,那么至少还要增加一个小时的航程。
航道的长度当然不是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途中多耗费一点燃煤而已,那也不是摩根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如何保证这段航道的通行安全,就是一件比较考究的事情了。
摩根当下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航道沿岸多部署一些武装据点,以分段负责的形式来保障整条航道的安全,但长达三十公里的航道要部署多少个据点才够用?十个还是八个?如此分散的据点所带来的指挥和补给问题,反而极有可能会成为另一种难以解决的麻烦。
另一种办法就是为每一支往返于海边与出磺坑之间的船队都配备武装护卫人员,但一支船队需要配备多少名武装护卫才能确保安全,途中如果遭遇突发状况,又如何保证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增援?
这两种办法都有比较明显的漏洞,所以摩根打算将其结合到一起使用,一方面在途中修筑据点派驻部队,另一方面也派遣一定数量的武装人员随船同行。
航程中途据点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两处水流九十度折向的河湾了。整个航程中数这两个地方的水流流速最慢,必然也是最为危险的地方,掌控住这两处地方就几乎等同于规避了一半的风险。而如果修建起防御设施完备的据点,以海汉军在战斗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其实也不需要驻扎大部队,一个到两个排就足以控制局面了。
当然了,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毫无疑问还是将潜在的隐患彻底逐出这一地区,但这种行动涉及到进入山区作战,而对本地地理状况尚不熟悉的海汉军队要完成这种任务显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摩根暂时也不想将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与土著部落的军事对抗中去,毕竟当下打通后龙溪这条航道才是他的第一要务,如无必要也不需主动与土著开战。
到了半夜,雨势越发大了,摩根放心不下在外面值守的士兵,穿上雨衣带着侍卫出去巡视了一圈,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回到帐篷中歇息。
第二天一早,先遣队各部便按照摩根的指示,开始分头进行施工。但因为一直在降雨的关系,涉及到需要挖土的基建项目都进度缓慢。摩根甚至不得不下令在划定的蓄水池区域上方先搭建帐篷再开挖,否则这土坑挖出来多深就被水泡着多深,根本就没办法达成施工目的。而在营地外围开挖壕沟的就没有这种条件了,只能坚持露天挖掘,或许得等到下一批劳工到来之后,依靠人力才能战胜天气原因带来的影响。
不过在一片混乱之中也有好消息,根据水文测量的结果,今天的河岸水位已经比昨天抵达时上涨了大约三寸。考虑到这入海口的河道宽度大大超过上游,那么上游的水位上涨幅度应该会更大一些,这就意味着上游通航能力会随着梅雨季节的降水量增加而提升也并不是臆想,而是确实发生的事实。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