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627崛起南海> 562.第562章 走访民情(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562.第562章 走访民情(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81中文网
  

  儋州作为琼州岛上的文化中心,城中还是相当热闹的。去年那场战乱在城市所造成的破坏其实相当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城北的官衙区。而何琦带着严明君去的,却是城南的商贸区和文化区,这边非但没有留下什么战乱的痕迹,反倒是因为海汉商贸在战后的强势介入,让这里的市面变得比战前更为热闹繁荣了。

  严明君随意进了路边的几间商铺,很容易就注意到这些商铺所出售的物品至少有一半都是海汉所产,而且这些物品明显要比大明所产的同类商品便宜许多,价格比严明君当初在罗定州看到的同类海汉商品也低出一截。当然这个道理很简单,毕竟从三亚把货物运到儋州的费用,跟运到广东内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然而这些在广东内陆都极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在这里的售价更低,就可想而知其市场占有率有多高了。严明君转了几家店铺之后发现,像米、盐、煤这些生活必需品,似乎都已经被海汉货给垄断了。他可不是只知道图便宜的愚民,毕竟是有过地方执政经历的官员,他对于这样的垄断式经营还是有一定的敏感度。

  抛开经济方面的复杂原理不说,如果琼州岛在物资供应方面逐步脱离了对大陆的依赖性,那朝廷还能如何控制这片海外飞地?靠军事手段很显然已经不可能了,琼北都已经是如此境地,琼南那边是海汉人的老巢就更不消说了。靠民心也不太实际,这岛上本来就有数万跟大明若即若离的黎人苗人,如今从儋州的情况来看,民心似乎也在逐渐偏离大明这边,而海汉人倒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花招”拉拢了不少拥趸。剩下的手段就只能单纯的行政命令,然而严明君自己的遭遇已经说明了这种手段在本地已经失效了,他现在可是被彻彻底底地架空,而且连一点反抗的手段都没有。

  出了店铺,严明君对何琦问道:“本官听说这儋州也有官家盐场,为何市面上所见的盐却全是标注海汉所产?”

  何琦应道:“回严大人,本地的盐场,两年前就已经停产了,之后本地的商贩便只出售海汉所产的精盐。”

  “本地盐场是因为价格不如这海汉盐才经营不下去的?”严明君也算是聪明人,结合刚才所看到的情况,便推理出了正确的答案。

  何琦道:“大人明鉴,这海汉盐比本地盐便宜近三成,且精细得多,本地盐商自然是选便宜的进货。时间一长,本地盐场的盐户们没了收入,自然就不肯继续做事了。海汉人又出了价,把这些盐户都雇走,送去他们自己的盐场做工了。”

  严明君道:“盐课提举司远在广州,想必也是管不了海汉人在琼州岛上贩运私盐。不过海汉人把盐价定那么低,那他们如何能养活那么多盐户?”

  何琦心道海汉人何止在琼州岛贩运私盐,就算是海峡对面的雷州、廉州、高州,大部分地方的民众也都是在吃海汉盐了。再说海汉人运盐队伍都是武装押运,本岛的海运甚至是打着大明水师的旗号在公开走私,那盐课提举司就算来了又能把他们怎样?

  “回严大人,小人虽未去过海汉人的盐场,但听说他们的盐场都建得颇大,晒盐的并非本地盐场所用的石槽,全是数丈见方的大池子,且制盐之法所需的劳力比传统制盐法要少得多,所产之盐胜过大明盐户十倍,是以价低却仍有丰厚的利润。”何夕腹诽归腹诽,但还是原原本本地照自己所知回答了严明君的提问。

  “那这稻米、生铁、煤炭,也俱是如此?”严明君继续问道。

  何琦应道:“大人所料不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