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港的真正开发还是从郑成功占台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以渔港的角色为主,直到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将打狗港确定为台湾地区四个开房的通商口岸之一,其他三处分别为鸡笼、沪尾(淡水)、安平(大员)。至此打狗港才从渔港转变为商港,并在1864年设立了打狗海关。
而目前这个地方还属于无主之地——土著居民自然是不会被计算在内,钱天敦认为如果未来要整体开发台湾岛,这个港口也是海汉必须要拿下的地区之一。而当地距离大员港的航程仅仅二十多海里,半天即到,都到了这里了不去走上一圈的确说不通。
虽然知道荷兰人不太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使出什么挑衅行为,但钱天敦还是很小心地将两艘侦察艇都留在了大员港附近的海域,继续执行监视行动。他倒不是害怕荷兰船队突然出来咬自己的尾巴,而是担心万一荷兰人铤而走险,直接去澎湖搞突袭,那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这次能够作战的船只几乎都倾巢而出了,澎湖当地并无可依赖的海防力量,钱天敦出门在外,也得时时小心,谨防着被对手给抄了老窝。
当晚第四舰队便往南航行了大约十海里,才在近岸处降帆下锚。第二天一早,舰队继续往南,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舰队在距离海岸大约一海里的地方放慢了速度,沿着海岸线缓缓前行。钱天敦站在甲板上,仔细观察着海岸地形,同时核对自己手头上的卫星地图资料,找出实际地形与地图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便修正资料。
海汉军方手上虽然有非常详尽的卫星地图可用,但数百年的大自然变迁还会让地形存在着变化差异。比如之前去到的大员港,其实际地形地貌就与钱天敦手中掌握的地图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大员港外围的海岸线还是一连串沙洲,就连热兰遮堡也是建在一块没有与陆地直接相连的沙洲上,而后世这些地方全都因为泥土淤积与陆地连成了一片。海汉舰队看起来的确是封锁了进出大员港的主要航道,但其实港湾中还有好几处水道可以供吃水较浅的小船绕开海汉舰队的封锁圈出港。这些细节如果不是亲临实地查看,是绝对没办法掌握的。
不过打狗港这边的情况显然要比大员港好得多,在海上的初步勘察结果,这里与后世的地形并无太大的差异,而这个情况也比较符合史实。在原本的历史中,大员港后来就是因为淤积太严重,逐步失去了台湾第一港的地位,而高雄港则是成为了后世全台湾最大的港口,甚至一度位居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位,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
在钱天敦看来,这个地形狭长的港湾不但适合作为货物吞吐的商港,而且其港湾水域中锚地面积较大,附近又有大片山林,完全可以在这里兴建大型的造船厂——而后世的高雄港里也的确建有规模庞大的船厂船坞,也是整个台湾岛的造船业中心。
当然了,如果海汉人把这个地方占下来发展造船工业,大概近在咫尺的荷兰人会感到非常的不爽。虽然大员港里也有一个小小的造船厂,但所能建造的船只吨位都在百吨以内,并不足以就近跟海汉造船业形成竞争。而海汉如果能够在距离三亚700海里之外的地方兴建另一座大型造船厂,对于扩展海上控制区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