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郑柞的身份,颜楚杰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这玩意儿老子不卖,只能耐着性子向他解释道:“日后小王爷有空的时候,去三亚参观一下这制作蒸汽机的地方,就知道造这东西有多麻烦了。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说卖就能卖的。这事现在先暂且放一放,还是好好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细节吧!”
双方这次约定在南海实施联合军演,安南将派出由八艘战船、四艘运兵船、四艘补给船组成的舰队,与海汉舰队在岘港会合之后南下,并在归仁、金兰和头顿三个属于海汉的港口停靠休整。而海汉方面则是派出了以一艘威严级战舰领衔,共计二十二艘船组成的舰队,并计划在金兰港与驻守当地的南海舰队会合,届时参加行动的舰船总数将会超过五十艘,投入的兵力也将达到两千人以上。从规模上看,已经不亚于此前海汉在北上ZJ行动中所集结的兵力了。
联合舰队要完成往返距离如此之大,行动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演习,就必须得有详细的行动计划才行。特别是要带着安南舰队一起玩,双方之间的及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几年安南内战时期,郑柞便与海汉民团有过联合行动的经验,也知道海汉人在行军打仗这方面的计划极为严谨,当下只能先抛开被颜楚杰拒绝要求的不快,把眼下的正事办好再说。
整个军演的行动方案是由海汉民团总参谋部制定,对安南参演部队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只需按照海汉的安排行事即可。这个时候海汉多年以来帮助安南培训军官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对于海汉这边制定的行军路线、操演项目、海上联络方式等等,都无需再做更多的解释,基本都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这支在内战结束后才从无到有由海汉援建的安南海军,其“海汉化”的程度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FJ许心素手底下的水师部队,除了装备和训练水平上与正牌海汉海军有差异之外,其他的方面几乎都是一比一的翻版。
舰队在岘港的休整时间为三天,颜楚杰专门抽取了一天的时间,走访考察本地的建设情况。海汉开发岘港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目的就是将这里建成取代顺化、会安的新贸易港。虽然这里也具备一定的军事功能,但并非岘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里与三亚港的直线航程仅仅150海里,从三亚运输商品过来的运费要远低于三亚运往GD方向,因此岘港也就成为了海汉向安南贸易输出的主要渠道。
目前岘港已经建成了长达十里的民用港区,其中也包括四处军民两用的码头。每个月从岘港进出口的货物数量,目前在海汉的海外港口中首屈一指,货物吞吐量甚至比珠江口的香港岛还多了一成左右。
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这个地方注入了活力,初创时这里加上本地人,人口也不过才一两千人,而现在常驻岘港的人口已经达到五千,其中超过八成都是登记造册已经入籍的归化民。虽然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安南裔出身,但当他们加入海汉之后,享受到这种新社会制度下带来的种种好处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以自己的新身份为傲。
岘港本地最大的产业有两项,除了海贸相关之外,另一项便是造船业。除了海汉与安南合作开办的岘港造船厂之外,这里也还有不少小型私人船厂存在。李毛仔等人在台湾鸡笼港的做法,在这边其实早就有人实施了。
颜楚杰的考察行程中便安排了参观本地的一处私人造船厂,这间造船厂的老板名叫詹勤,说起来也不是外人,他是大海商詹贵的侄子,后台老板其实就是詹贵。詹贵跟海汉合作多年,甚至举家搬迁到三亚定居,也算是海汉的铁杆拥护者之一。詹家在海汉殖民地的产业,也因此而多多少少能得到一些扶持和照顾,比如在岘港这间造船厂所建造的渔船、货船,其设计方案便是来自海汉海运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