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余同话音未落,便有人反驳道:“开放浙江通商权,就怕海汉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尝到甜头之后要求会越来越多。”
曲余同摇头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据本官所知,海汉人一向奉行贸易为先之策略,有生意做,便不会有战事,我们只需开放通商权,便可替大明消除东海上一个心头大患,这又何乐而不为?海汉在南方福广两地与当地官府多有合作,甚至向官府出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帮明军培训军官,替官府剿灭海盗维护海疆安靖。既然南边能与海汉合作,我浙江为何做不得?”
王畿捻须道:“你说到南边,本官听说海汉人建国之地,便是强占了我大明琼州岛南隅,这又当如何?”
曲余同道:“大人,这些都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传闻而已,不足采信。试想那琼州岛地处天涯海角,蛮荒之地,海汉人怎会选择那种地方建国?以他们的实力,起码也得在大陆打下几座县城府城才会考虑建国之事吧?为何南方从未听闻官府与其开战,反倒是合作甚密,总不至于福广两地的官员全都叛国投敌了吧?海汉人若是真想入侵大明攻城掠地,又何必止步于杭州城下,这杭州湾附近各州各府,岂不是都是极好的下手对象!”
浙江的官员极少会有机会去往琼州岛,关于海汉的信息,的确有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种传闻,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并不多。曲余同给海汉的这一通洗白还是分析得有条有理,王畿也听得微微颔首道:“你继续接着说。”
曲余同道:“海汉人既然不是存心要来打仗的,那他们不管口头上如何强硬,所提的条件如何苛刻,必然还是会留下让步的空间。这大火案的凶手,我们可以慢慢查办抓捕,海汉人索要的赔款,我们也可以用库银不足的名义先拖着,只需先把第三件事落实,表明一下诚意,他们就会退兵,这难道还不算是一种让步吗?”
刘峰在旁边接话道:“曲大人,你刚才也说了,海汉人要求把协议内容白纸黑字写下来,日后他们以此为要挟,又当如何?”
曲余同面不改色地应道:“此事好办,只需在协议上做点小文章,不写明这两条的兑现时间便是。”
刘峰嗤笑道:“海汉人出了名的精明,他们会注意不到这种细节之处?”
曲余同道:“下官以为他们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再特地挑出来说事。刘大人可能没有留意到,不想打仗的其实不止是我们这边,海汉人也是一样。只不过当下这种对峙局面继续拖延下去,我们的处境只会越来越被动,而他们却没有这么多的顾忌。”
王畿此时已经听懂了曲余同的观点,开口替他总结道:“你的意思是,海汉人只是以此示威,现在想要一个体面的结束方式,然后就离开杭州湾?”
曲余同点头应道:“大人果然明鉴,下官以为海汉人只是想拿些实际的好处回去,能向其国民有所交代。而哪些好处能得到,哪些好处不可能从我们手中得到,他们其实是心里有数的,而且也在此之前的沟通中有所透露。只是杭州城的各位大人们少于有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机会,对他们的行事风格不甚了解,所以才会让对峙的局面持续至今。”
王畿沉吟道:“那若是要与海汉签署这停战协议,你认为由谁出面比较合适?”
曲余同听王畿这么疑问,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大半,当下躬身作揖道:“大人为浙江之首,自然是由大人亲自出面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