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以有。”陶东来对宁崎的建议十分赞同,连连点头道“上半年就忙着打仗的事情了,文化传播这一块的工作有所放松,现在趁着形势比较好,要抓紧时间把这个工作抓起来,最好是能把招收留学人员常态化,制度化。今后我们控制的地区肯定不止现在这一点,以后就可以把这套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ii
目前海汉对外的文化推广工作,成效比较明显的当属大明。在相关部‘门’的运作之下,目前胜利港地区的教育机构已经接收了超过百名留学生,年龄段从七八岁到二十出头不等。其中绝大部分留学人员都是来自于跟海汉有商贸来往的各个商家,而这些人选择到三亚留学的目的大多也是为了日后能够学到海汉的各种独‘门’生产技术,希望能将带回大明。
当然执委会并不担心这些生产技术外泄之后会给自家的生意带来竞争者,事实上被列入职业培训的生产项目基本都不太可能依靠手工作坊式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例如玻璃器之类,就算在大明境内能够仿制出来,其生产成本也根本无法降低到海汉现有的水平,想要跟海汉货争夺一线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教育部‘门’则是希望通过这种职业培训,逐步培养出一些真正对海汉文化感兴趣的留学人员,等这些人学成回到大明之后,就会成为海汉文化的义务宣传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海汉统治区从事贸易、学习甚至定居。ii
“你们军方、文化界都表态了,那我就代表工商界也简单说几句。”等众人讨论完宁崎提出的意见之后,施耐德也开口切入了话题“我们和北越的贸易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有句讲句,我们对北越的贸易顺差的确太大了一点,有时候连我都感觉快要把北越给榨干了。北越现在能向我们出口的产品很少,就只有粮食、木材、‘药’材、皮‘毛’等有限的几个种类,有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项目,比如木材、‘药’材之类的粗加工,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在当地进行,无非就是投钱办一些手工作坊而已。这样一来节约我们有限的运力,二来也扶持一下当地的经济。”
“帮北越搞粗加工产业没什么问题,但这么做也解决不了现在贸易量不平等的状况,除非能在北越找到更多的高价值商品。”宁崎对施耐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ii
“那边并不是没有好东西,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开采而已。”对于这个问题,白克思可是早就已经做过了研究,闻言便接过了话头“越南中部的多乐、达农、昆嵩、林同几个地方,有大量的铝土矿可以开采,根据我们手上所掌握的资料,我刚才说的这几个地方加起来,铝土矿的储量已经超过40亿吨,以现有的生产能力足够开采几百年了。另外北越沿海地区有相当多的钛矿,既有原生矿,也有风化残积矿和滨海砂矿,从北边的芒街、清化到中部的顺化、归仁,一直到中南半岛南端的头顿、河仙都有分布,富矿品位能达到30以上,很有开采价值。至于铁矿就不用多说了,河静石溪铁矿的储量比我们一直念念不忘的石碌铁矿还多了三分之二,而且矿石的含铁量更高,也同样能够进行‘露’天开采。除此之外,那边的铅、锌、磷等矿藏也有不少,有条件了可以一一进行开发,根本不愁没有出口的商品。”ii
“开矿这事还是不要太急了,海南岛上的矿都还有一大片没开呢!”对于白克思所表现出来的热切,陶东来并不是很认同。在执委会的规划当中,海南岛西部的石碌铁矿一直都是未来的重点开发项目,至于海外其他国家的矿产,执委会的态度就是暂时只开发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例如黑土港的煤矿。至于那些海南岛本土就有开发条件的矿产,陶东来认为并没有绕远路去他国进口的必要。
休整了一夜之后,第二天郑柞与执委会展开了正式的谈判。
按照郑柞的提法,北越朝廷是希望海汉这边出兵相助实现安南的完全统一,相应的军费和‘交’换条件,也希望海汉能够拿出一个比较具体的方案。对此在经过了前一天的内部会议之后,执委会已经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ii
陶东来道“关于出兵援助贵国剿灭叛军,实现统一这件事,我们原则上是乐见其成的。但考虑到作战周期会比较长,战场局面又瞬息万变,现在很难作出适当的军费预算,我们讨论之后,作出了以下的建议,贵方可以作为参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