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祚高门> 1225 咸阳乱斗(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225 咸阳乱斗(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
  

  因此晋军仍是谨慎的沿灞水设防,不让骚乱蔓延过灞水东岸来。至于长安方向的杜洪贼军便没有了这种顾忌,在确定主将已经率部离开之后,负责镇后的这三千骑兵便直接举刀冲入塬上大杀一通,驱赶民众向东面逃窜,令得塬上局势更加糜烂,而后便抽身急退,在夜幕的掩护下沿着渭水直向西面而去。

  杜洪之所以撤离长安如此顺利,也与此前的经营不无关系,自渭水上游设置堰坝阻截水流,加之关中之地本来就连年久旱,令得晋军水军没能如期溯游而上控制渭水干流。否则杜洪也不敢如此托大,还敢按部就班的撤离。

  大军夜中撤离,这一夜暂时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灞上晋军受困于那数十万混乱民众,暂时未能有突破追赶上来。

  但杜洪也明白灞上民众虽然多,即便暴乱只是趁于一时血气激涌,喧哗过后一旦认清真实处境如何,很快就会虚态毕露,束手待缚。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白天里晋军就有可能突破那些乱民的阻碍进入长安,从而发现他已经弃城而逃的事情。

  不过长安周边那一摊烂摊子也足够再将晋军主力拖延个三五日,即便要派出追击人马也必然不会太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杜洪就彻底的安全了,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威望,尽管麾下这些兵卒已经是屡作甄选筛查,但毕竟只是一旅拼凑之军,没有一股长期稳定的凝聚力。

  夜中离开长安未久,便有一部分统军的豪帅或者乡豪趁机发难,讨要钱粮物用,他们本身各拥部曲,与杜洪本就没有严格的上下统属关系。此前占据长安时还可暂作美梦,或是据守长安谋求大事,或是籍此获得天中行台的招降封赏。

  可眼下摆明了已是仓皇出逃,旧日美梦尽数落空,未来如何还不知是何种模样,诚然凑在一起抱团取暖更加容易存活,但也因此目标更大,必然会遭到晋军的穷追猛逐。面对这种情况,是继续聚拢在一起更安全,还是各自逃散能活几率更好,还真的不好说。

  面对这些部将的发难,杜洪也是气得五内俱焚,但目下也实在不好发作,只能约定待到抵达咸阳之后,一定平分资用、犒劳各军,同时途中若能击破一些坞壁,战获也都任由各军拣取,才总算勉强压制住了分裂。

  军心本就涣散不已,又携带着众多的物资,行军速度可想而知,昨夜开始逃离长安,到了第二天午后,军队离开长安不过三十多里。

  幸在接下来的几天,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后路传来消息,言是晋军已经穿过灞上原野,入驻长安,陂塬上那些晋、胡流民也都悉数归降。而后事态发展也都一如杜洪所料,晋军并没有大举向西面追击,而是耐心稳定住长安局势。

  另有一点比较让杜洪感到意外的则是,此前先出发往郿城去的那一路人马,因为没有太多的掣肘并物资拖慢行程,早已经过了武功,郿城依稀在望,而且途中既没有遭遇拦截,也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敌踪,可谓是一路畅行无阻。

  得知这一点之后,杜洪不免隐隐有些后悔,虽然直到现在他仍然不知晋军那一路骑兵究竟身在何处,可若早知如此的话,他就应该给那一路人马多分配一些战力。

  如果能够提前站稳住郿城,局势便可稍作盘活。而且西羌姚弋仲所部算算时间也应该差不多快要抵境,届时以郿城门户招引其军,两部合力未尝不可将晋军那一路骑兵剿杀在关西这一片区域,挟此胜势甚至反攻长安都有可能成功!毕竟长安残破,非是必守,晋军又立足未稳,仍然可说是他们这些关中人的主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