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骜如果想靠钱买回来,没有几百万是拿不回来的。何况山下义久这种人也不差钱,不想卖,只能名声上捧着他点,要回来了。
“太感谢了!顾桑,我为我当年的决定感到庆幸。”听了顾骜的拍板,山下义久也了却了一桩心愿。
两人聊了一会儿,先把捐赠协议草签了一下。
文物今天还运不到,所以顾骜先带着对方顺便参观了一圈。
山下义久的历史教学理念,或许还比较古板,但他识货的眼光是非常不错的。每每能看出顾骜所说的很多场景设计理念的出处,并且给出改良建议。
顾骜也都让随行的萧穗一一记下。
“这位是……您爱人?她负责您的博物馆?”山下义久礼貌地问。
顾骜随口答道:“是我爱人,她是文人嘛,我是商人。商人不适合亲自搞公益。”
萧穗也连忙谦虚:“惭愧,其实我也不是学古代文献的,不太对口,只是如今没可靠的人总揽,我暂时挂个名罢了。山下教授如果有专业的、可靠的人选推荐,欢迎来帮忙处理日常事务。”
山下义久连忙推辞:“我非常想推荐,但我觉得,这种场合,还是你们中国人自己解决比较好。我相信,新时代下尊重历史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的。”
顾骜和萧穗也就不再坚持,他们本来就是客气一下。
不过,顾骜也意识到需要再慢慢物色一个帮他打理具体公益事业的可靠人才,萧穗毕竟还是偏向于商业化创作,不是搞古文学和历史研究的。
参观完宋六陵博物馆,山下义久又去看了隔壁的越王陵展馆。
这些地方数年前本来都已经是茶场了,所以周边还有些茶树和梯田没被复原——只要是陵墓建筑和纪念馆用不到的地皮,都可以把茶树和梯田继续留着,这也是顾骜当初恢复的理念之一,没必要矫枉过正。
山下义久看了,稍微赞叹了几句,然后就注意到了一个小设计。
那是越王陵展馆前的一片山间堰塞洼地,种着稻田,如今正是三月天,已经有农民在田里插完秧了。
旁边放着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代农具,连生产环境都是复古的,并且树了解说牌。
“一块仿造两千五百年前生产方式的稻田,都能作为历史考古展示?顾桑,这就是您说的‘模仿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和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复原土著生活’的展示理念么?不过,为什么选择区区一块平平无奇地稻田呢?”
山下义久也去过加拿大,参观过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主要是据说那儿的甲骨文最多,而山下义久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又钱多条件允许,怎么可能不去看呢。
当年中国民国时期被发掘的甲骨文,大多数都被荷兰当地人卖给外国人了,辗转后落到加拿大藏家手里的最多。
(注: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晓说》上访谈过一些考古专家,去皇家安大略亲自看过,说那儿的主要是伪造的。当时民国的荷兰农民们听说白人喜欢高价买有字的骨头,就把牛骨刻上那种仿古的笔划,然后跟煮茶叶蛋一样配方煮了做旧,再埋土里重新挖出来。那时候洋人不专业,大多数就被这种骨头骗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