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回80当大佬> 第659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59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这就是后世连线杂誌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论述的“长尾效应”的威力。

  网路和资讯的集中,能够把原先因为供给和需求都太少、太分散而不值得被满足的商业机会,促成起来。

  就像如果一座小城镇只有10万人口,而人口中的平均cosplay爱好者只有千分之一,那么这座城镇里对cosplay的总需求人口就只有100人,他们根本办不起来一场漫展,他们的需求就只能直接无视掉了。

  但如果在一座有一千万人口甚至更多的城市,比如钱塘或者沪江,哪怕人口中的cosplay爱好者还是只有千分之一,但这座城市就能有1万名爱好者了,这时候开一个漫展卖门票,就能有机会回本,有能力有技术有艺术办漫展的人,就会来做这个生意。这样新需求和新供给都得到了满足和赚头。

  如果有了一个niico这样的二次元漫站,那哪怕只有3个cosplay爱好者的非洲黑叔叔小国,也能被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越国际化、集中的大都市,各种小众前卫需求都能商业化落地。

  互联网也好,电视购物也好,供应商黄页也好,每一代新商业资讯交流平台和成交平台,他们最正义的价值,就是让“上一个时代因为资源和需求集中度不够,而不配被满足的小众需求,得到满足”。

  而什么“打价格战,靠网上不用房租”等优势跟线下抢本来就能做成的生意,反而只是副产品。只不过因为副产品针对的是大众化的需求,所以做起来之后规模和营业额更大而已,但这并非当年每一种新商业模式出现时的初心本意。

  马风这一世,也算是提前成为成功人士了。人家84年下海的时候,已经有百万级的身家。

  在当时国内的消费力水平下,已经觉得百万富翁的钱是一辈子花不完的了。

  何况马风也算是跟着顾骜享受到了国家第一届恢复高考带来的种种红利,他如今骨子里还是很感谢国家、三观很正了。

  这种情况下,一个一辈子钱花不完的人,机关不待辞职下海,那肯定是真的想做一番改变世界的大事的,不能光是为了钱。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这辈子只能在销售领域发挥一下自己的才华。

  在80年代中期,在新兴的民营经济体力,做销售确实是很容易来钱的岗位,但中国人对销售类工作的鄙夷,却还远远没有到扭转的时候。

  “投机倒把”这个词,在大众当中起码还有十年八年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内陆偏远省份和关外,大家都是一边承认做销售有钱,一边以做销售为耻。

  这时候,让马风在国外发现了一种“原来做销售不仅是投机倒把,还真能创造生产力。没有这种新销售渠道、技术,某些生意就压根儿不会存在”的模式,马风怎能不激动?

  哪怕是为了钱够花之后追求青史留名,他也一头扎进去了。

  结果,两年时间,换来了一顿磕磕绊绊交学费、基本没赚到钱,也充分认清了中美商业基础设施的差距。

  “我已开始想也搞个供应商黄页,电视广告太贵嘛,专门发行一本黄页类的商业杂誌,登载各种专门的小众定製供求资讯,咱就稍微收点手续费,也不保证能撮合,但是至少比打广告和自己满世界找供应商便宜百倍。

  然后一旦找到能撮合的供应商了,咱再收取点成交的手续费,定做样品还帮忙保证送货上门。结果第一步光是物流咱就解决不了,路上安全完全没保障。我花了半年多亏损想明白这一点,才意识到不能跟美国人那样搞全国性撮合的黄页,咱只能先江越沪包撮合,远的咱管不了”

  “后来发现,大伙儿传真机普及率太低,小单特殊定做图纸沟通都不充分,又是一个大坑。渐渐的我发现做实物生意的撮合,不确定因素太多,我就又退了一步,只是提供商机,担保双方提供到咱平台这儿的资讯不造假,其他也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沟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