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夺鼎1617>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让崇祯跑了!(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让崇祯跑了!(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素有天险雄关之称的八达岭、居庸关防线,因为唐通等人的出城三十里投降而使得北京城的最后一道门户向新兴的大顺朝大开。

  李自成和他的文武群臣以及各营将士都是兴高采烈,认为按照这样的进展,北京城在二三日内必定不攻自破,然后传檄而定江南,千秋大业从此奠定。

  刘宗敏留下两千人马,代替投降明军驻守居庸关和八达岭。七八万大军继续前进,像潮水般向北京涌去。李自成与丞相府、军师府、六政府等中央各衙门不必同大军一起赶路,暂到昌平城中休息。因有要事相商,刘宗敏也被皇上留下。

  昌平州衙还比较宽敞,被作为大顺皇帝的临时行宫。军师府驻在昌平总兵的镇台衙门,丞相府驻在学宫,六政府和其他各个衙门分别挤在别处衙门和民宅,而御营亲军等部队都分驻兵营,又在空地上搭起了许多帐篷。晚膳以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稍谈数语,便命传宣官分头传知丞相、军师、六政府尚书、侍郎以及文谕院学士等中央大臣,来行宫开御前会议。

  自从渡河东征山西以来,在行军途中已经开过多次御前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停的调整战略。从原本只是打算拿下山西,变成了攻取大同,随后又变成了囊括整个宣大,到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推演攻取北京城的战术了。

  今晚的这次会议,将讨论攻破北京后的许多重大措施,包括大顺皇帝在北京城外将驻跸何处,攻破外城后从何处入北京内城,由何处进入皇城与紫禁城,进入紫禁城以后将居住何宫,这些在路上非正式议论过几次的重大问题,也要在今晚的御前会议上讨论决定,以免临时慌张。

  “这里有些狭窄了!其实以臣愚见,不如驻扎到天寿山崇祯的祖宗陵墓那里去!那里地方宽阔,便是数十万人一起到了,也是住得下!”

  御营亲兵的将领王四,领着手下人马在昌平州各处巡哨,见城内各处拥挤不堪的景象,不由得撇撇嘴,发发牢骚。但是,也只能是说说而已。哪有开国之主的御驾住到前朝皇陵里去的道理?

  若是依照王四这些人的打算,不但要兵马驻地设在皇陵之中,更是要把这数十座陵墓一股脑的放火烧了,然后炸开封土,把里面的尸骨弄出来烧了,“就像他们在米脂干的那样!”

  为了避免手下人胡乱报复,在过了居庸关后,李自成便厚赏陈永福父子,令他父子领本部人马火速占领天寿山明陵,杜绝散兵游勇、顺军将士对明陵的破坏。

  御前会议开始时,李自成问宋献策何时可以破城。一时,同僚们都将目光转到这位军师的脸上,等待他向皇上明白回答。

  自从大顺军不战而进入长城天险居庸关,又越过昌平,宋献策便得到前锋将领禀报,知道明朝的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防守沙河。襄城伯李国桢本是纨袴子弟,毫无军事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率领数千三大营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平日里流连三瓦两舍花街柳巷都是好手,当真打仗那便是十个不如一个了。

  襄城伯李国桢率领这些军队开到沙河布防,望见大顺军来到,不战自溃,李国桢逃回北京。宋献策在心中认真分析了攻守形势,断定大军只须围城二日,城中军心士气瓦解,必可轻易破城。

  他平日留心气象变化,特别是他在青年时骑马摔伤的左腿,每逢雨雪天气就会感到酸胀疼痛不止。抵达昌平之后,他的左腿又开始隐约有酸痛感觉,他知道,很快就要有雨雪降临了。

  但是他毕竟是江湖术士出身,又依仗此术深得李自成和闯王部下的将士信任,三年来身任军师,飞黄腾达,所以他不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他的分析,而是略微伸出左手,手掌朝上,用拇指掐着食指、中指的关节,口中甲乙丙丁戊戌庚辛的喃喃自语了半晌后方才开口道:“依臣看来,倘若后日有雨雪降临,则大后日黎明便可破城。倘若后日无雨雪,尚须等二三日破城。”

  “那就是说,不管怎么样,皇上都会在北京紫禁城里过年了?!”负责掌握大顺情报探马事务的刘体纯,很是兴奋的搓着自己一双手,脸上也不知道是冻得还是兴奋的,满脸都是通红。

  李自成也是面露喜色,说道:“朕看着天空彤云密集,大概一场大雪是避免不了的了。便以军师之言,按照大后日破城部署诸事好啦。我朝定都长安,北京只是行在,事定后将改称幽州府,这事在长安时已经商定。朕在北京行在,进紫禁城后将居住何宫为宜?”

  牛金星早已知道宋献策的意思,李岩当然也知道,但他们都笑而不言。李自成平素对牛金星十分礼遇,许多类似的事情都依靠他和宋献策献计,此时见他不言,不知何故,偏要望着他问道:“牛先生先说,朕在紫禁城中应居住何宫!”

  牛金星近来竭力养成雍容沉着的宰相气度,既不与丞相李岩争权争功,也要一切重大决策都归皇上乾纲独断,所以他恭敬地向李自成欠身回答:“今晚奉召前来御前议事大臣之中,多有在崇祯朝出入宫廷,对禁城中主要宫殿所知较多者,请他们为陛下各陈所见,再请宋军师按五行之理,以抒良谋,然后请陛下斟酌可否,断自宸衷,必将万无一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