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您的那些书稿日记,小儿华宝送来之后我仔细拜读过,当真是一篇奇文。昨日已经命人送去排版印刷,名字便唤作《徐霞客游记》如何?日后南粤各处官衙学校军营工场商号之中都要至少一部《徐霞客游记》,让人们知晓,这方天地不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狭小领域。”
当气色不错面色黝黑的徐宏祖落座之后,守汉当即便说出了这番令他十分激动的话来。
没有哪个读书人能够抵御著书立说的诱惑。这种活着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印发行,而且被送到每一个读书人和学校之中。这样的诱惑,就算是因为厌恶科举而去游历天下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徐宏祖也是不能免俗。
当下,徐宏祖的黑脸上便呈现了紫色,原因很简单,激动的红了脸。
不过。随后守汉再度抛出的一件事,更是令他激动的几乎当时爆发脑溢血。
“二月前接到南京留守衙门的咨文通报,四月起。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每日数成千上万。本官思之,你为江阴人氏,便令有司以你的名义往江阴调拨粳米数万石,请南京守备府派人到江阴协助。按户籍发放,每户一石以五钱银子发售。算是你这位江阴赤子为桑梓之地做些事情。”
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著作被刊印发行,自己的名字被家乡人民感念,造福桑梓,是徐宏祖这样的人一生的梦想,但是也只能是梦想。可是,这,梦想便在一天之内完全实现了。
“前些时候有人从南京回来,说你家乡人准备集资给你建造牌坊立碑。”
徐宏祖到底还是有些读书人的固执,听到了这里。当即起身,跪倒在守汉面前,“主公如此以国士待我!徐某不才。不敢说以国士报之,定当粉身碎骨以报主公之恩德!”
“振之兄何出此言!大谬矣!你相助小儿华宝在广西修路,登悬崖,涉深涧,在地方文献、图志之中寻找设计路线,采岩石、收矿物,考究地理、地质,于篝火旁撰写日记心得。凡此种种,哪一件不是有大功德于南粤百姓??”
徐宏祖在李华宝驻扎广西修路这几年很出色的扮演了一个带路党的角色。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这项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为李华宝的筑路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别的不说。单单是他的那些日记书稿和简易地图,就让李华宝省了不少心。而且。足迹当年遍布广西的徐宏祖,对于广西的地理山川河流道路城镇之熟悉,大大的超乎了李华宝的想象。
“当日小儿华宝写信给本官,对先生的文章能力大加赞赏。提出打算拜先生做老师,本官看了,只是给他回了三个字,好得很!”
守汉这话,倒也不是虚伪的客套。
徐宏祖在南粤军之中待了这几年,早已经看得很清楚。所谓的“学而优则仕”在南中和两广、福建逐渐失去了市场。在这里,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在某一个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造诣,那么你就可以凭着这一项技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哪怕你只是一个所谓勤行的厨子,但是你大锅菜做得好,能够同时让几百人吃得满意,那么你就可以在许多老板之间挑选一个条件最优厚的人去,甚至可以开自己的食堂。
相比之下,那些皓首穷经,整日里捧着朱子集述的蠹虫们,却只能在各个信局门口摆着一个可怜兮兮的摊子给那些倭人、土人劳工代写家书,赚取些润笔银钱来养家活口。
而徐宏祖作为最早的驴友兼地理学者,正是南粤军中最为稀缺的人物。守汉这一番对待,也是有理由的。
所以,当得知自己儿子的手下幕僚队伍当中竟然藏着这么一个牛人的时候,守汉当然兴奋的手舞足蹈。特别是看到儿子的信中有要拜在徐宏祖门下好生学习一番的意思,守汉当然不能拒绝儿子的这一番求学上进的心思了。
而有了李华宝这么一个弟子,徐宏祖的公费旅游,不,野外勘探事业自然进展的更加顺利,再也不用担心野外没有了宿处,不用担心缺少路费而不得不把棉衣当了。
“我和二公子也是一见投缘,颇为相得。在下不喜欢读书科举,唯独喜欢寄情于山水,但是又做不出什么诗词歌赋的锦绣文章,也只能是将所见所闻写成文字以备自己日后翻阅,不想被二公子慧眼识得,更推荐到主公面前。”
“诶!诗词歌赋,不过是小小的文字游戏罢了!济得甚事?先生却是以如椽大笔,以大地山河为纸张,为国计民生写了一篇大文字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在别人眼里,自己不过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浪荡子,但是在主公眼里。却是不世出的人才,这种巨大的差距,令徐宏祖有着如处云端的感觉。不禁有些飘飘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