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夺鼎1617> 第六百七十九章 黑龙江涌金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七十九章 黑龙江涌金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按照他们的风俗,这位勇士便要在这呼玛尔窝集山和精奇里江之间的地域内挖坑将他们埋葬。但是,当为死人挖坑时却发现了不少金块。这人当即很是奇怪。埋葬了母亲之后便回来向我禀明此事。我便领着人马沿着这段河谷进行一番勘察,在这一带河谷之中,我们从掘出的沙石中发现了金苗,老人们判定这一带可能储藏有金矿,于是便到附近河边挽起裤腿下河打捞河沙仔细观察,居然有一把河沙中金沫占了近一半!”

  “几个勇士在附近的芦苇从中射猎野鸭水鸟用来准备饭食,却不想在野鸭的嗉子里竞然有黄金,想来野鸭是因为啄食金沟沙粒,沙粒中的金沙沉淀在野鸭嗉子里所致。我等沿着河谷踏查。这条金脉,自额尔古纳河西山起,经奇乾、阿勒罕直至阿穆尔河下游,长及五百里,可称金穴!”

  “今我等蒙受贵商号如此大恩,虽贵宝号施恩不望报,但是我们索伦人却是不能亏待朋友的善意。我作为黑龙江大头人,在这里面对黑龙江起誓:这条金脉。从今天起,便是贵宝号的!”

  现在轮到林文丙头晕眼花了!

  博穆博果尔的这一番表演,弄得林文丙原本的计划彻底被打乱。

  原本林文丙打算劝索伦人,你们现在损失惨重,暂时就不要去鞑子那面骚扰了,另外遭逢大败。有些部落恐怕会生出外心,这事你们一定要注意。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不如将部落的人口暂时迁徙到黑龙江口等几处隆盛行建设的堡垒附近安置。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方案有些行不通了,既然人家将这个长达五百余里的金矿矿脉都拱手献上。如果还要求对方迁徙人口,只怕有些说不通。

  何况,这条金矿听上去很诱惑,当真要是开采的话,只怕还是要倚重这些索伦人。博穆博果尔将这条金矿矿脉的事情和盘托出,未尝没有借助隆盛行的力量在这一带休养生息,意图再起的意思。

  “地邻北极,严冬则雪高盈丈。马死人僵;夏秋多虫,塞耳盈鼻,起居服食。无一不难,无一不苦。”这是清末开采漠河金矿时,负责漠河金矿开采事宜的吉林候补道李金镛为开采诸事给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时对这一带地理环境的描写。

  倘若是为了开采这条矿脉,而大量从内地移民过来,岂不是事倍功半?内地百姓对于这片千年莽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用说了,人口在这个过程当中势必有大量的损失也不要说了。只怕好不容易适应了,也开始开采了。一旦有个闪失,这些人口便是为清国做了嫁衣了!连带着这片巨大的财富也都成了人家的口中美食!

  在脑海之中快速而又仔细的权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林文丙果断的做了决定。

  “大头人,当着真人不必说假话。您既然慨然将此金矿让与鄙号,那鄙号便有一份心意奉上。这样,不如我等先行往黑龙江口商站处去,到那里稍事休息一番,贵部勇士也需要疗伤。到那里安顿下来,我等再行仔细商议此处矿脉如何开采之事。断断不会让索伦兄弟吃亏的!”

  到了这样的境地,博穆博果尔自然也不会同隆盛行客气,那样的客气就是和索伦部的前途命运过不去。当下便在隆盛行船队的护卫之下沿江东下,到位于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这座日益繁华的商业城镇进行短暂的休整。

  数日之后,双方就开采这条金矿矿脉之事,迅速达成了共识。

  其实,这个协议的内容倒也简单得很。无外乎是双方就合作开采黑龙江北岸金矿事宜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之中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达成协议如下。隆盛行为这个金矿的开采提供必要的经费,粮食,工具和棉衣等物,也就是提供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而以博穆博果尔为首的黑龙江诸部,则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在该处金矿进行淘金活动。不过,所收获的金子自然是由隆盛行负责收购。

  同时,为了感谢博穆博果尔等黑龙江索伦各部的头人,隆盛行将会在盈利之中提出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的股份分红来酬谢他们。这份契约有效期为五十年。

  这份契约签订后,林文丙立刻命人快船送往宁远,交给正在那里等着盛京城中局势演变的李沛霆。同时随船前往的,还有一个极端令人振奋,但是又无处查考的消息,“索伦人在同黄太吉松花江战役被击溃前,曾经有人冲到黄太吉旗阵前,以火铳击伤了他!并令其坠马!”为了让李沛霆便于验证这个消息的真伪,林文丙特意将鄂瓜多尔这个当时的亲历者和他部下的二十余名锡伯族战士随船南下。

  而鄂瓜多尔本人除了有向李沛霆本人讲明当日情形的任务之外,更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