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专业的学生分配不出去,中医院情愿招西医学生,也不要一个学中医专业的学生。
中医院为了生存,又大量购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并不是中医生来使用,那么招这么多中医生来养着干嘛?
中医都没人看了,还要中医干嘛呢?
中医院成立之初,其实有一部分是属于财政拨款的,也就是说医院的赢亏与否并不很重要,都能保证医院的经营。
可后来医改之后,中医院就明显的无能为力了。
要想跟西医院竞争,那就得也同样引进先进设备,要想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就得有相应的人才。
中医院走进了一个怪圈,挂着羊头卖狗肉。
就是老林教授说的:“我们附院现在哪里还有中医?中医科的医生看病都要先检查一番,开药全是西药,设备全是先进的西医设备,哪里有中医的影子?我们附院的中医都不存在了!”
那可是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连中城的中医院都这样,更不用说那些县城里更艰难的小中医院了。
学生毕业后进了中医院里,有这么一句话,要想当好一个中医大夫,必须先当好一个西医大夫。
听起来很不对劲,很怪异,可是事实就是如此。
中医院里的设备你得会用,你得了解,然后诊断出来的结果你得会看,这些结果全是西医的诊断结果,什么糖尿病,高血压,这其实全是西医的名称,中医根本没有这些名称。
中医彻底沦为了西医的附属品。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别说就业了,就连本来学中医的学生很多都在想方设法转成西医。
而现在的中医学院也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相比以前,也压缩了太多中医的教学部分,改来多学些西医的东西。
中医学院越来越四不象了,中医生培养不出来,西医也用不了。
老师自己都不能看病开方,又能教出怎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中医学院象什么?
文书彦曾经也跟中医探讨过类似的问题。
中医来读书,说白了,就是纯粹为了将来那个执业医师证。
他从来不认为这样集训化的教学能培养出来什么了不起的中医生来。
因为两种医学体系根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西医有这种集训化的优势,学生在西医学校里密集的培训一段时间,再加上短时间的临床培训,就可以上岗了。
可是中医不行,就连思维方式都完全不一样。
如果从小学的是现行的教育,那完全是西方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全是这个体系内的思维,根本就跟中医最基础的理论相悖。
人感冒了,西医首先想到的是,这是病毒性感冒,细菌感染。而中医首先想到的是,这是身体里的阴阳失调了,邪气入侵了,人就生病了。
作为一个医者,要是思维第一反应是感冒了,病毒性的,那第一时间开出来的药方自然就是感冒药,抗生素,而不会想起要调理身体平衡的那些中药。
学中医,必须从小开始就建立起中医的体系,中医的思维,还有中医的方法。
以他从小跟随爷爷学医的经历来看,中医还必须在长年累月的大量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完成一个学徒到真正中医生的蜕变。
很明显,这种传承方式并不合适大规模集训的教学,对中医来说,必须要有好的环境,还必须大量投入到临床这一块来,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开药方,能看病的中医生。
这就跟现在的生活形态相悖了,没有效率啊!
人家西医花五年时间就能培养出一个能上岗的学生,你中医得培养五十年?这怎么行?等到你能独立看病了,恐怕病人早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