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请这么多人吃饭可是要花不少钱的,还不如把这笔钱留在更有用的地方;二来么,沈隆估计刚看过解剖的他们怕是也没啥吃饭的胃口,所以就没提。
第二天,《大公报》等主要报纸就报道了这次的解剖公开课,并浓墨重笔地描述了沈隆宣布捐赠自己遗体的举动,他们把合同的照片登在了报纸上。
沈隆因此也成了中国第一位捐赠自己遗体的人,比原历史提前了二十年,而在原历史中,近代中国第一个立下遗嘱,志愿病理解剖的人是余子维。
余子维早年是个中医大夫,后来“每觉旧医理论支离,缺乏科学之根据,遂决心学习新医”,于是东渡东瀛留学,在东京慈惠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并结识了孙中山、徐锡麟等革命党人,立志改变中国的积贫积弱。
归国后余子维先后创办了江西军医学校、永嘉县儿女卫生学院,矢志不渝地推行医学教育。
1932年5月,长期困扰余子维的胃病再次大发作,开始考虑安排后事,他与亲朋好友商议预作遗嘱,并叮嘱他的孩子余继敏,“吾死后必须实行病理解剖,以遂吾志,汝切记之!”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实行解剖,立下遗嘱。
这份遗嘱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份志愿病理解剖同意书,对中国医学发展的意义非同一般;1933年2月24日凌晨,余子维离世,当天下午,他的遗体就在温州大南医院施行了解剖,肝胃病脏做成病理标本,赠送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做学术研究之用。
这件事在医界和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余云岫盛赞余子维“吾医学界破天荒第一人也”。翌年,全国医师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通过《请全会表彰余子维先生以奖励病理解剖案》,决议将余氏遗体解剖之日作为病理解剖有志会纪念日,并将《医事汇刊》1935年第四期命名为《余子维先生纪念专刊》加以纪念。
颜福庆为专刊题词“以身作则”,名医金鸣宇题词“求科学之真理,以遗体供牺牲,利人利世,先觉先知。大哉!先生精神不死”,他们均对余氏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
受余子维志愿精神的感召,医界人士不时追随效仿,国民政府军医官金守钦在弥留之际,嘱以遗体解剖,骨骼为标本……将尸体送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解剖;中医师叶古红于死前三日,曾手书遗嘱,请两友证明,赠中央医院解剖,供全球学术之牺牲,于逝世第二日,由中央医院检验主任康熙荣大夫在该院施行解剖……
其后还有汪企孙、谷镜汧等人捐赠遗体,供解剖科研使用,只是由于传统的原因,就算到了后世,愿意捐赠遗体的人也都不多,沈隆希望自己的这一举动能让这样的人变得多起来,那他也没白辛苦这一回。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