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丁女士。”其中领头的工人问道:“就这些了吗?”
桑迪-哈丁默数过纸箱,说道:“已经全了。”
工人们陆续将箱子搬上货柜车,其中几个箱子口没有封号,受到震动后敞开,露出里面一盒盒的录像带。
桑迪-哈丁爬上货车,从衣兜里面掏出一捆小胶带,默默的打包封箱。
封上最后一个纸箱前,桑迪-哈丁拿出一盒《星球大战》的录像带,沉默的看着,眼睛渐渐变得湿润。
桑迪-哈丁在百视达工作了整整十四年,来到这个大型店面七年,担任店长五年,认识这个店面每一个了不起的忠实顾客,甚至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但这两年,她能叫出名字的顾客越来越少,因为很多认识的人,再也没有来租赁过录像带。
这家店入不敷出,百视达决定关闭。
看到招牌被摘下,一盒盒录像带打包运走,桑迪-哈丁只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像她这个年龄的人,一直都搞不明白,百视达怎么就不行了呢?
达拉斯至少关闭了三分之一的百视达店面。
在很多美国人中,经典的百视达门店,成为刻印在一代人心中的记忆,如同诺基亚手机后来在某些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一样。
如同人死,往往某些东西消失了,人们记得的,永远都是它们的好。
面对新兴的奈飞,作为巨头的百视达在战略上的转身是迟钝的。
直到2004年年底,百视达才在维亚康姆的有限支持下,推出百视达在线——提供线上DVD和录像带租赁服务。
但百视达在线根本无法给气候大成的奈飞带来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百视达和它的母公司维亚康姆的所作所为,也让罗南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搞不明白百视达和维亚康姆的决策层到底是怎么想的。
因为百视达门店的客户资源不与百视达在线共享!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百视达在线对于奈飞来说,远不是落后一个身位这么简单,双方间的差距快有纽约到洛杉矶这么远了,结果百视达在线起飞的时候,油箱里面却没有油。
这样的百视达在线,怎么有竞争力可言?
百视达既想要在互联网上与奈飞一较长短,又不想舍弃庞大的实体资源,结果已然可以预计。
2005年1月,曾经的巨人百视达决定全面退守北美市场,百视达砍掉了海外的1800家店面,大面积推退出海外市场。
从始至终,维亚康姆都没有给予子公司百视达有力的支持。
或许,在萨默-雷石东眼里,不能充当现金奶牛的百视达,已经不值得维亚康姆投入海量资源去拯救。
新王的崛起,总是伴随着巨人的陨落。
那个线下租赁影片的时代,渐渐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录像厅一般,用不了多久,影片出租屋只能存在于很多人的回忆里。
随时时代的发展,很多东西注定只能成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