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高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不需要赘述。缺点其实也很明显的,既然大家是捆绑在一起的紧密利益共同体,那么水涨船才会高的道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整个天下的田地钱粮,厚恤阵亡的将士们,才是真正令人后顾无忧的王道。
据军法司的密报,在军中,推动李中易夺取天下的自发声浪,一浪盖过一浪,根本无法有效遏制。
意识到军心可用,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去干预,任其水到渠成,反而是件美事。
“山长,俘虏们如何处置?”廖山河抓俘虏抓到手软,自然不甘于人后,逮着机会就要表下功劳。
李中易扭头问杨烈:“白行,你看呢?”俘虏太多了,都杀了显然不行,那会给未来的对契丹国战,带来无尽的后患。
可是,一万多契丹人如果都放了,将来肯定会在战场上再次见面的。就这么养在俘虏营里,又会消耗海量的粮食,对李家军却半点用处。
杨烈没料到李中易会问他,他略微斟酌了一下,拱手说:“禀恩师,昔日霍骠姚擅用匈奴内奸作向导,手下也有不少匈奴战士。如果咱们从契丹的俘虏之中,仔细的甄别一下,取其精锐之士,仿党项骑兵之例,倒不失为一良策。”
李中易摸着下巴,微微一笑,杨烈属于天生的将种,被他慧眼识英才,拔擢于草莽之后,军事天分日益崭露头角。
不过,关于俘虏的问题,如果单从组建仆从兵的角度去考虑,未免失之偏颇。
人,生来就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必定会分等级。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感,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战败的俘虏,不受任何惩罚,便直接纳入到李家军中成为新兵,来得太容易了,反而不会珍惜。
李中易打算先把俘虏们都贬为奴隶,让他们吃一些苦头之后,再从中挑选一些幸运儿出来。那么,剩下的俘虏有了盼头,便会卖力的充当苦力,争取早日摆脱悲惨的命运。
契丹人统治燕云十六州,已长达三十余年之久,差不多两代人的时间了。所俘虏的汉军,能否堪用,说实话李中易心存极大的怀疑。
并不是说,长得和汉人一模一样,就是大汉子民。关于这一点,有历史上已经有先例证明。
北宋联金灭辽的条件,就是金国获胜后,归还燕云十六州。大太监童贯领军北上之后,不仅没见此间的百姓,踊跃欢迎王师收复故土的热情场面,反而被普遍的仇视和憎恨。
“嗯,李勇何在?”李中易扫视了堂内一周,却没见李勇的身影,他便有些奇怪。
“回主公,李勇方才带人去抢好马,让本司的军法官给扣下了。”同知军法司事李延清暗暗松了口气,终于轮到他说话了,赶忙把憋了很久的惊人消息,禀报给了李中易。
军中,不仅阶级森严,也是最讲究资历的地方。李延清虽然权势颇大,地位和品级却远不如廖山河、马光达等一军之都指挥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