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世间的事情怪不怪?
圣贤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圣贤就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护身符一般护着一个人。就如昔日的韩琦,掌兵多年,到处提拔亲信,收买人心,连狄青都是韩琦的门下走狗。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怀疑韩琦会拥兵自立,而早已调动不了一兵一卒的门下走狗狄青,反倒一天到晚被人怀疑要造反。
甘奇能听出狄青语中的期盼与憧憬,却是换了一个话题:“狄大爷,此去燕京,二百里,大军明早开拔,后天晚间便可兵临城下,这攻城之战,还要狄大爷多多操心。”
“燕京城大,此时城内最多不过两三万守军,易攻难守。”狄青答道。
“易攻难守?”这个词出乎了甘奇的预料。
狄青点点头:“对,易攻难守。燕京何等城池?城内就住了二三十万之众,四周城墙有多长?”
狄青是在给甘奇解释一个简单的道理。
自古大城难守,如汴梁城,根据记载,汴梁城的城墙周长就有百二十里,不过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汴梁城的外城城墙至少有七八十里的长度。
四面墙,一面十几二十里地,近万米,就算每隔一米站一个士兵,一面城墙要想站满,也要一万个士兵。每隔一米站一个士兵,四面城墙就需要四万个士兵。
这才是刚刚站了一圈,如果要守城大战,那得紧紧密密要站好多排才行。这得需要多少人?
燕京城虽然小了好几圈,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两三万士兵,只够在城墙上站一圈的,而且这种大城,兵马调动支援也是一件难事,从南城到北城,十多里地,支援起来也极为耗时,这就是狄青易攻难守的道理所在。
也是大城难守的道理。反倒是那种小城,里面只要有一两万敢死之士,才是真正易守难攻。
甘奇有些惊喜,说道:“那就是说,只要来一个声东击西,敌军首尾难顾,破之不难?”
狄青又摆了摆手:“倒也不能这么轻敌,辽人在燕京经略百多年,若是发动起百姓,怕也有不少人会上城头协防,倒也不可小觑。更何况燕京城内,粮草众多,军械也多,各种弩弓想来多不胜数,更不可轻敌。”
甘奇点头,觉得是这个道理,打仗这种事情,门门道道还真不少,幸好身边有一个狄青,可以事无巨细教导。
甘奇也有些为难起来,说来说去,这燕京大城,是可以攻下来的,却又不是那么好攻的。
“此事得想一想计策,最好让燕京城不攻自破。”甘奇如此说道,却也如此在想,但是毫无头绪,燕京城被辽国统治了百余年,怎么可能轻易就不攻自破了?
“道坚,被你调走的那十万辽军,多久会回来?”狄青问出了一句心中的担忧,怕就怕攻城之战进行了一半,被甘奇调走的十万辽军就回来了,那就一切皆休了。
甘奇也有担忧,说道:“按照脚程,就算临时去求援,来去也要十多天。”
狄青眉头一皱:“十多天,时不我待,今夜得让大军早早吃饱入眠,明日天一蒙亮,立马开拔。”
甘奇点着头,他倒是想过现在立马就动身往北,抓紧一切时间,但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的军队,包括甘奇自己,体力都不允许了。以往看故事里,什么一日转战几百里,带兵打仗,这个城池,那个城池,朝发夕至,当真都是鬼话,人又不是机器,马也不是机器。
甘奇脑中不断想着,希望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来,哪怕是有一点可行性的办法。不能真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寄托在攻城上。
难怪兵书有云,攻城为下策。
甘奇陡然间,把希望寄托在了狄咏身上,希望狄咏能打败十万辽军,但是转念一下,甘奇也知道,凭着那些连甲胄都没有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打败得里十万辽军?城池能守住就算是不错了。
想到这里,甘奇叹了一口气,世间之事,面前还有一个难关要过。
甘奇也知道,此时自己还有一个难关,那就是东京汴梁。还得去信东京,打起来了,得给朝廷解释一下为什么打起来了,不过理由甘奇早已想好了。
至于汴梁城得到这个消息如何炸开了锅,甘奇管不得那么多。反正等到汴梁消息再到甘奇这里,那也最少是十几天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