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拧对此也颇为赞同,他道:“我想了一下,从我们的运作方式来讲,确实也没有什么漏洞,除非是内部有人嫉妒或者心怀不满,另外就是外部竞争对手使坏了。这次的事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科龙已经走上了正轨,我想我们更多的是从管理和待遇方面来吸引人才,而且不仅是珠江冰箱厂,其他电器公司的人才,我们干脆都挖,给待遇薪酬……”
王弘毅道:“我认为可以,今年科龙的发展,肯定超预期,储备人才,十分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前途和薪酬待遇,这是最重要的挖人留人手段,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就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你是专家,就请你圈定一些挖掘对象,甚至国外的技术人员,也一样可以挖过来!”
虽然潘拧被举报的事情,让王弘毅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有太多担心。
不管谁去查,都不可能查出什么实际东西来。
很快,科龙电器的全球人才招聘广告就在几个重要的报刊上打出来了。
“年薪十万!”
“只要你是人才,我们就欢迎你。”
“工作满三年分配住房!”
“一起创造梦想,打造全球一流家电品牌!”
这个招聘启事,简直就像是一个宣传广告。
一时之间,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这个科龙是哪儿的公司,这么厉害!”
“我知道,在央视打了广告的,叫什么好空调,科龙造!”
“我有一个朋友的亲戚买了科龙的空调,据说效果很好,声音小,制热制冷效果极好!”
“这么高的工资待遇,我也想去啊。”
“可惜,人家的要求也不低,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在九十年代,年薪十万,是非常吸引人的。
在加上工作满三年就能分配住房,虽然要满10年才给产权,但也很让人眼红了。
“为什么别人的公司待遇就这么好呢?”
“我在公司干了这么久,任劳任怨,收入很多年都不涨。”
“去科龙看看。”
“这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工作机会吗,哈哈……”
一时之间,一些家电企业的员工,有人羡慕之余,就很动心了。
甚至原本就有所不满的人,就有了跳槽的打算。
而科龙电器的这一招聘启事,更是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报道、评论。
有的赞扬,说这样重视人才的企业,肯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也有批评和质疑,认为科龙这纯粹就是噱头,就是为了打广告,估计也招聘不了几个人,是一场闹剧,而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人的目光,对企业长远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总体来说,媒体的赞誉之声多过质疑之词。
与此同时,科龙知名度大增,销售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林长远也安排报纸打了一些软文广告,对科龙的质量和服务进行宣传,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老板,科龙这么高调,要不,我们再制造点新闻,把珠江冰箱厂和科龙的勾当曝曝光?”果美总裁办公室,黄冠欲的得力干将章之名道,“这次如果不压制住科龙,以后怕是很难了,我专门去过他们的零售店,跟我们的模式一模一样,将来肯定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