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他想象中简单多了。
虽然陈江河的年纪不大,但在教育这一块的见解,却异常独到。
尤其是乡村教育这一块,很多文章都被其他地方的官媒转载,他们正是在川省日报看到那些文章,然后才想到约稿的。
……
次日。
李杰回了一趟陈家村,随着政策解禁,敲糖帮的内部出现了一些争议。
没人会闲钱多啊。
80年初,只要胆子足够大,不缺挣钱的机会,第一批万元户们,抛开部分有资源的人物。
大部分都是闯出来,拼出来的。
小商品生意,确实利润微薄,但架不住量大啊。
广袤的乡村地区,不是没有市场,只是没有消费的渠道,一家一户的消费能力不足以供养一家供销社。
然而,这些消费如果集中在个体身上,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不。
温成那边已经出现了一个‘万元户’,这个消息在个体户内部,已经呈现疯传的架势。
很多人都知道了。
然后。
有一部分人就坐不住了。
钱真的很重要。
过惯了苦日子,谁不想多挣点钱?
万一政策又有变动呢?
谁说得准?
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敲糖帮内部的部分人提出了一些更激进的策略,扩大小商品的交易范畴,赚更多的钱。
有了钱,可以去黑市买粮票,买布票,买油票……
什么票都能买!
还有工业券!
由于声音太大,陈金水都受到了影响。
他也心动啊。
巧姑、江海、江湖,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开销可不小,虽然江河一直有给家里钱。
但那些钱,陈金水基本没动。
都留着呢。
陈家村的日子虽然越过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交通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修路太贵,仅靠一村之力,那基本不太可能。
到了90年代,等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有了钱,那还差不多。
现在嘛。
依旧是土路,每到下雨天,路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水坑,如果是暴雨,那得穿胶鞋。
李杰每次回去穿的都是胶鞋。
主要是方便。
省得临时碰到暴雨。
回村的路上,李杰在乡道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不是骆玉珠吗?
她怎么跑到这来了?
而且还跟陈大山一前一后的挑着两个担子?
“江河,你怎么回来了?”
看到李杰迎面走来,陈大山乐呵呵的迎了上来。
“你啊,真的是,每次都这样,老早跟你说了,回来提前说一声,好让大金过去接你。”
“没事,我年轻,走走挺好的。”
李杰微微一笑,他又不是走不动路,哪好意思让人来接。
坐驴车,还不如走路呢。
接着,他朝着前面喊了一声。
“玉珠,你怎么在这?”
听到李杰喊出骆玉珠的名字,陈大山神色一愣。
“江河,你认识她?”
“嗯。”
李杰点头道:“我之前不是做过一个追踪报道吗,她就是那些受访的学生之一。”
“还有这事?”
陈大山一拍大腿,转头道:“玉珠,你跟江河认识,怎么不早说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