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见状,忙将温汤端至女君面前,生怕她一个激动,将自己呛住了。
“千真万确,好些人亲眼见着单小将军跟在长公主身后,亲手携带重礼,进了那定王府的。”
“东来哥哥和莲月姐姐?好极,当真是好极,一个是将门之子,一个是皇族之后,珠联璧合,佳偶天成。”
福海见女君说的动情,自己也难免欢喜起来。
“可不是嘛,福海估摸着,今儿早朝,文武百官便都要向大将军道贺了呢。”
“果真如此,那朕可得早些去朝上了。”
“陛下,您这早膳还没吃完呢?”
赫羽霍然起身,嬉笑说道。
“不吃了,不吃了,去给舅父道喜才要紧。”
幼时最痛恨之事,便是目送着父皇去上早朝的背影,自己也偷偷跟着去瞧过两次,满朝文武不是说说话,便是斗斗嘴。
自己理朝近两年来,也无一不是如此,能像今日这般心怀雀跃去上朝,还真是第一次。
赫羽思量着,定王为质的两年之期也快到了,昔日大将军为大局着想,曾置他性命于不顾,他若回来,两人势必又要起争执。
此番,若是定王府能和大将军府喜结良缘,便是冲着自家姐姐的面上,定王势必也会忍忍。
再一琢磨,单东来文武双全,品性恭谦,亦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好男儿,若是南宫莲月得以嫁他,必定也不会辱没了她皇族的名声。
这么前后一番思索,当真是觉得他二人实在般配,太般配了。
朝堂之上,依旧是说说话、斗斗嘴。
年节将至,也该给这堂下之臣赏些什么,总归是一年到头风雨无阻每日里都这么站着,还要高呼万岁,放在哪里都是个累人的差事。
待诸事都上奏完了,赫羽也似松了一口气。
放眼望去,满朝文武倒是换了些新面孔,这其中不乏是真的到了暮年须告老还乡者,也有着不少不愿尊女子为帝的老派臣子,籍着年迈无能的由头提早归乡去了。
赫羽虽明了,心中亦不恼,若想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须先得由着他们说去。
大将军单可法和宰相景瑞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列。景瑞是班怀信的学生,虽众人都说怀信公举贤不避亲,可赫羽深知,三朝老臣才不会这般小家子气。
自太子妃景子瑜奉先帝遗诏带着一双儿女远走北疆之后,其父景贤便知,自己这宰相是做不下去了。若再不识趣就此隐退,只怕连性命都堪忧。
只是,只要他景家的人手里还拽着南宫家的血脉,这朝堂之上,便得有他门人一席之地。
班怀信的气量岂是常人可度,既要许一个,便许个大的。
这景瑞虽是景贤胞弟,却不似他那兄长,非但不喜结党营私,还是个独来独往之辈。如若不然,怎会年届不惑,还在兵部混个小吏。
一朝继任宰相一位,一跃成了文臣之首,也只能由着众人嗟叹,怀信公的学生当真命好啊。
赫羽本还心存迟疑,暗道此人按着亲疏来说,也是皇嫂的亲叔叔。只是,他却从未在朝堂之上提起过自家的侄女和那一双皇儿,时间久了,竟不由得不佩服他的六亲不认。
赫羽敛起心思,将目光从宰相的冠帽上收回,又落在了一旁的大将军身上,见他立在堂下,却是分外的沉着。
本以为他要寻个话头当着众人的面将这天大的喜事公之于众,可眼看着这早朝都快散了,他依然是一言不发,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情。
女君实在心痒难耐,便问了一句。
“大将军,今日早朝,你可还有要事要奏?”
“回禀陛下,臣无本要奏。”
赫羽有些失望,还未回话,堂下众人倒是议论开了。
“听闻大将军府要迎娶郡主了,可喜可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