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太一仙道> 第448章 逸仙指点(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48章 逸仙指点(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
  下得山来,三人转至上清宫。

  上清宫是道教全真华山派的庙殿,而太清宫是道教随山派的祖庭。

  上清宫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后,为粉饰太平盛世,闻崂山道士刘若拙修行有道,遂招之进京,欲留其在京。刘坚求返山,太祖遂赐封其为“华盖真人”,拨巨款修建上清宫。因其地理位置高于太清宫,又因道教文化中上清宫比太清宫高一层境界,遂定名为上清宫,后被山洪冲毁。

  元代大德年间通玄教洞微大师李志明,动工重修了上清宫。明清两代,均重修过。前院有两株粗大的银杏树,东面那株苍劲古朴,胸围近七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宫中道人告诉三人,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树瘤,足见此树的高龄了。汉代大经学家郑玄曾设帐授徒于此。

  另一株参天银杏树,号称公孙树,据说是刘若拙真人亲手栽植,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前院门内东西各植古银杏一棵,枝叶繁茂,苍翠葱茏,为崂山银杏之冠。二进院内的紫薇和金桂,树龄也在百年以上。

  玉皇殿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东配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西配殿供奉的是全真七子。宫观西北岩上刻有丘处机和明陈沂等人诗词与题字,岩下石间有一清泉,名曰“圣水泉”,其水甘冽澄明。

  宫观前石桥名“朝真”,宫观西桥名“迎仙”。

  上清宫一度是崂山道教诸多庙场的首席殿堂,曾有不少百岁以上的道士在此修炼。《云笈七签》载: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但游历至天色已暗,也未见到仙人异相,都是旅游景点而已。

  三人怎么能善罢甘休,从雕龙嘴踏石级至山腰北去,过逍遥径,经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阶,竟到了白云洞。

  白云洞是著名的道教全真道金派殿堂,此洞背依险峻石壁,面临深涧,由三块巨石叠架而成,洞口朝南。洞内呈四方形,宽约七米,进深七米,高约两米,洞顶平整,地面由石条铺就。洞额“白云洞”三字为清末翰林尹琳基题写。

  洞前院中有两株银杏树,一雄一雌,比肩而立,相伴而生,树龄在千年以上。

  宋代内丹派第五祖白玉蟾来到崂山,对白云洞进行修缮,形成了一座道教殿堂。直到明末清初,在崂山道士田白云的主持下,此洞才真正建成道教观院。

  清乾隆三十四年春,自幼在太清宫出家修道的即墨道士王生本带弟子在白云洞修炼,他生食五谷,从不去糠皮,虽已103岁高龄,但须发黑若浓墨。1771年农历正月初九,他忽然对弟子说:“今日立春,吾将逝矣。”说完,端坐而终。他的遗骨葬在白云洞东南方二仙山中间的逍遥谷,藏骨塔至今还在。

  “古洞深藏碧山头,羽士一去白云留。愿叩扉访逸老,不登朱门拜公侯。砚水荡涤海底垢,笔尖点消九天愁。不求人间争富贵,但做沧桑一嘹鸥。”燕玄虎盘腿坐进洞中吟诵道。

  “敢盗用蒲松龄的诗,小心白牡丹来缠你!”燕玄飞笑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