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名也不是广为流传的《见与不见》,而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其中,班扎古鲁白玛是梵文的音译,‘班扎’是‘金刚’的意思,‘古鲁’是‘上师’的意思,‘白玛’就是莲花的意思。意思就是‘金刚上师白莲花’,也就是莲花生大师(第一个将佛法传入西-藏的人,被认为是第二佛陀)。而莲花生大师的心咒就是:“嗡阿吽 班扎古鲁白玛悉地吽”。
作者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因此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这首诗却因为其语句间的那份真挚,而被恋人所传颂,而成为一首情诗。当然,原文自然不是林风修改的这样。原文是: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至于说谁是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其写过很多诗词传诵后人。因此被人误会为是这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作者,也不奇怪了。当然,主要推手则是《读者》文摘。老实说,这《读者》文摘,搞乌龙,张冠李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讹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作者是泰戈尔,那也是《读者》搞出来的。实际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张小娴。
当然,张小娴所写的诗和网上广为流传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有所偏差的。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张小娴在其作品《荷包里的单人床》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之后,台湾著名主持人陶晶莹看了这部小说,特别喜欢,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但这并没有让这句诗词火起来。之后,台湾主持天王吴宗宪在节目中对‘陈孝萱’表白,而引起了骚动。这才让这句话真正的火起来。但节目中,吴宗宪却将其说成是泰戈尔的诗词。结果导致了公众的误判。而随后,网络上出现了各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版本,让这首诗词更为火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