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九十六章 京师半日(下)(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两百九十六章 京师半日(下)(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
  张昭和朱厚照的关系,其实一直经历着一个变化的过程。

  最开始是朱厚照喜好军事,想要招揽张昭进东宫,向张昭请教军事方面的问题。

  而张昭在进东宫后,迅速的展露出“才华”、“学识”,获得朱厚照的认同。

  之所以这两个词要打引号,是因为这并非明朝对才华和学识的定义。朱厚照在弘治十三年才十岁的年纪,他的儒学水平、诗词水平都是有限的。

  张昭所展露出的本事,是来自于后世的眼光、学识。而这恰恰对了朱厚照的胃口。

  当此之时,张昭有点类似被朱厚照倚重的“幕僚”。张昭这是初步在东宫站稳脚跟。

  之后,张昭回击宫中太监的陷害,搞出足球、练兵等事,帮朱厚照争得一些“自由”,在弘治皇帝面前加分,他和朱厚照的关系类似于朋友。

  这其实是朱厚照的性格有关。他比较讲义气。张昭帮了他,他待张昭自然就超越君臣这一界限。

  而此时,张昭从西北大胜归来,又教了朱厚照军棋推演,比例尺地图等物,带他出来“闲逛”,朱厚照和张昭的关系再亲近一些。这亦是弘治皇帝想看到的。

  张昭举止放松的喝着酒,解释道:“这件事说来话长。我捡主要的说。当前国朝的识字率非常低。所以,当前而言,报纸并非是卖给普罗大众看的。而是卖给官员、读书人、缙绅们看的。”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儒家文化一直讲究教化之功。明朝在各村落中都设有社学,自北宋时流传下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也保留着,但是整体而言识字率依旧很低。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一旦开启后,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的培养,必须要推广教育。

  而如果是在工业革命中想要弯道超车,采取的措施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夜校结合。

  这一点,张昭倒是不急。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而当前的世界时间轨迹,还没有进入西班牙日不落帝国时期。而因为他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必定会是大明。

  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行。不用搞成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着手的局面。

  他的目标是很明确的:用报纸来对抗利益集团造起的舆论,推动废除卫所,释放劳动力。并以此为契机掌握舆论话语权。

  朱厚照一脸的恍然,叹口气道:“原来如此。酒楼下面的人流虽然密集,但是识字的却不多。子尚,你说报纸有教化之功,这如何教化?”

  崔元、刘瑾两人都看向张昭,颇为好奇。

  张昭端起谷大用给他倒的酒杯,先道一声谢,再轻轻的抿一口,笑道:“先教化读书人。再让读书人教化百姓。而想要让报纸上的消息为百姓所知晓,那就要花十年、二十年的力气去推广全民教育。所谓国富民强就是如此。”

  说到这儿,张昭顿了顿,因为雅间里还有刘瑾、崔元等人,他有些话不好对朱厚照说的太细。报纸存在的意义就是占据舆论高地啊!这是国家必须掌握在手中的利器。

  只看东林党掌握舆论之后,搞出什么事情来就知道。非我同党,即是小人。这绝对是一步都退让不得的!

  朱厚照重复一遍,疑惑的道:“教化读书人?”

  张昭压低声音道:“殿下,你回去问圣上就明白。”这话不好明说。但是弘治皇帝肯定懂。他天天被读书人骂,要是不懂才怪?所谓教化读书人,就是掌控舆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