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饿的前胸贴后背,眼带红丝的吴良就发挥自己学过的野外生存知识。挖陷阱,埋插竹签,用筛子捉鸟雀。
原始风貌的翠华山,山中野物众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的稀粥吃完后,吴良终于捉到了一只狗獾,一只鹿和一只肥兔,还逮了七只麻雀。有了这些东西,吴良才算开了荤,吃的他满嘴流油。
这样的日子才过了六天,吴良就受不了了。因为要在林中捕猎,他的道袍早已变的残破褴褛,就像是野人一般。这里没有调料不说,就是粗盐也不多了。师父连一点麦面都没留下,想吃一顿面条都成了一种奢望。再说山中渺无人烟,也只有前山才驻扎着一些兵士。刚刚当家的李唐朝廷能将这里当成皇家狩猎区,可见在这里生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吴良将师叔留下的一件破旧道袍裁剪了一下,洗净晾干后凑合穿在了身上。
吴良在池塘边洗漱过后,就背着昨晚才从陷阱里捉到的又一只野鹿下了山。
这些日子,吴良一直在苦练神识,已经能够成功摄取十步内的三片树叶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山下十五里外的刘家寨今日刚好有集市,吴良好运碰上了一个有钱人,卖了野鹿,换得了一千二百个杂钱。
吴良看着手上大小不一的隋五铢钱,心里只剩下一阵阵苦笑。这玩意如果在后世,还是能换不少人民币的。可是在这个时候,这些钱也就只能买一身中等的葛衣,看来只能节衣缩食了。
吴良最是明白人靠衣服马靠鞍的道理。他找了一家裁缝铺子,用三百钱买了双新鞋子,还不分左右脚。吴良按照电视上的道士服饰样式,给裁缝画了图,花了八百钱订做了一身青色道袍。下午取了衣服,他在小摊上吃了一顿便宜饱饭后,就带着师父留下的钱袋子和剩下的几十文钱,搭牛车去了长安城。
现今的长安城作为隋唐两代的国都,哪怕外面战火肆虐,这里依然繁华。
吴良满城里瞎转,看到啥没见过的小吃,就花钱买来尝尝。刚逛到西市,一摸钱袋,额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就剩下三个铜子,这让人咋活呢?他东瞄西瞅,总想着在天黑之前弄点钱财,要不仅靠几个铜子恐怕难以维持。
夕阳西下,吴良有些发急。腿都走酸了,也没有想到挣钱的办法。
静街鼓响了起来,武侯们已经在驱赶滞留的行人。眼看天色越来越黑,吴良终于看到了一间小道观。他抬腿进门,冲着院中的一个正往外送香客的老道抱拳道:“前辈,小道刚从翠华山下来,不通世情,还望能在贵处挂单,小道不胜感激。”
吴良的前身就没单独远离过翠华山,如今他的说辞不伦不类。老道送完香客盯着他看了一会,眼里闪过一阵鄙视。总算老道肚量大,还有点慈悲心肠。就见那老道一摆手道:“翠华山?哪一家的?算了。都是道门一家,你先去水池洗洗,然后在门房里捎待。老道这就去给你弄碗饭吃。唉,这是个什么世道。”说完转身走了。
吴良有些傻眼,小说里不是说,出家人挂单都要先祭拜人家庙里的尊神,然后就上素斋,尽管吃,吃完跟着念经就行了么?怎么到了道爷这里,就成了这样呢?难道是道袍的质量太差?难道是因为道爷手中没拿一把拂尘?
吴良洗了手脸,正胡思乱想,就见一个道童端着一碗糜子稀饭过来递给他,然后冷着脸说道:“监院说了,你吃了饭,最好早点离开。要是晚上没地方去,就在门房歇息一晚,明天天一亮就赶紧走。最近过来打混混的人太多,咱这里庙小,香火不旺,实在是应付不来。不走的话,晚上就在门房里,不要出来乱晃,省的被师叔当作歹人给打瘸了。”说完转身就走,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欠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