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以为此事欠妥……”
说话的是杨恭仁,几天不见,这位心气好像又高了些,和王泽了一阵,把自己弄成了刑部尚书,本来是个喜忧参半的结果。
一个呢,官是升了,却把王泽得罪的不轻,搁在往日,在他眼中晋阳王氏也就那么回事,可话说回来了,今时今日,就又当别论。
杨氏已失其鹿,子孙飘零,哪里还有当日之尊荣?而晋阳又是王氏的地盘,在这里跟王氏阀主相争,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之前火气上头,加之他心性确实偏于耿介,也没想那么多。
等事情有了结果,还因此即将晋刑部尚书一职,杨恭仁终于清醒了过来。
不管汉王有多贤明,或者是为君有道,他杨大郎若不能再好好一下自身的境遇,那也就真的说不过去了,也妄自为官这许多年。
所以说,回去之后,杨恭仁想了许多,先是在百忙之中和阿弟杨续见了一面,商议良久,随后入宫见萧皇后。
这是杨续的建议,因为他在汉王身边日久,觉得汉王不喜薄情寡义之人,萧后就在晋阳宫中居住,两兄弟若不闻不问,为自身计就当没这个嫂嫂,定为汉王所不喜。
反而不如大方来往,毕竟两个人头上这个杨字没法更改,再者就是萧后一个女人,膝下又无子嗣,也不会让人太过忌惮。
这其实就是兄弟两人思考的杨氏的出路,前朝遗脉,若想改换门庭,安稳为官,分寸最重要。
这么一来,他们的思路立马开阔了起来,那也就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和晋阳王氏交恶一事了。
得罪了晋阳王氏,之后行事或有为难,可在汉王治下为官,杨氏子弟需要远离的正是王裴这样的大族门阀。
若非两人家眷早就被他们扔没了影子,那么现在和汉王联姻其实才是杨氏求存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要知道当年北魏,东魏,北齐,以及南朝遗人都是这么做的,将他们的血脉渐渐融入到新的王族之中去。
豁然开朗之下,杨恭仁从谏如流,自来晋阳后,第三次入宫见萧后,这一次和之前匆匆拜见,敷衍了事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回来后,他又到汉王府面见汉王,谈的自然是公务,倒也不显眼,此时晋阳上下官员忙成一团,中书,六部主官都要陆续过来,跟汉王殿下禀报公务。
亲近的人见的早些,像杨恭仁这种新来的,只能留在最后一波,和云定兴排在一处,很是让杨恭仁恼火了一把。
当然了,这样的官场规则不需明言,大家为官久了自然而然便能把握好其中分寸,再恼火你也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不然的话,你得罪的人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就像陈孝意,温彦博,苏亶几个人能留在汉王府之中,去堵汉王,传出去的时候,大家能说笑几句,许为逸事,不会有人去较真。
而其他人要是也这么做了,那就有不知进退,汉王高兴不高兴不知道,陈孝意等人一定是不会喜欢的,同僚们听了也要冷笑一番,讥讽上几句,下面的人说话则会更难听,一来二去,你的名声也就不用要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