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魔临> 第498章 狼烟(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98章 狼烟(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ddxsku笔下文学新笔趣阁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只不过百年承平,还没来得及完全消磨掉其骨子里先辈和蛮族厮杀的血性。

  朝廷的政令,无比畅通,整个帝国的中枢和官僚体系,在皇帝的意志下,开始疯狂地运转。

  同时,

  无数良家子自购甲胄兵刃马匹,主动从军,而良家子,向来是质量最好的兵员,他们数目庞大,先开始从各地县衙集合入册,随后去各府各郡进行汇合,宛若一条条溪水汇聚成大河一样,再度输送向需要他们的地方。

  他们将成为大军的补充兵员,同时在战场上也会作为辅兵,且训练和整合,在开拔的路上,就有军官开始进行了。

  民夫,则更多,因为一场国战下来,后勤压力无比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前线提供支撑。

  同时,税赋的加收,也已经进行下去。

  以前,是寅吃卯粮,现在,真的是开始将税进行提前几年收取了。

  各大门大户,则主动开始“毁家纾难”,凡是上的了名号的,都至少得散出一半以上的家财和存粮,否则就是立场不坚定。

  轰轰烈烈的战前准备,已经如火如荼。

  据说,

  姬老六曾茫然地坐在自己户部签押房内整个下午,谁喊他都没回应。

  因为善于理财的姬老六心里已然清楚,

  这场国战下来,

  原本就堪堪维持的大燕财政,将直接宣布破产。

  不谈这么多钱粮的投入,

  就是这大规模的青壮年劳动力的调动,将他们从原本的生产运作中剥离出来,以此造成的亏空,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场仗,

  只能胜,

  不许败。

  胜的话,不求能补全亏空了,毕竟这根本就是补不回来的,大燕加上晋地,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的人口,无论伐楚缴获再大,也不可能像雪海关那个小地方一样,靠打仗来算账,做到不亏本还有的赚的模式。

  大燕这边的举国动员,已经开始了,同时,燕皇的旨意也开始下达入晋地。

  原本对晋地“含情脉脉”的大燕朝廷,在此时,终于显露出了属于征服者的狰狞气息。

  各路晋军营开始调拨,同时准许扩充,晋地兵马开始向晋东区域开拔。

  晋地各大城以及各大族,则被分别进行了摊派。

  燕廷根本就不和你商量,也不会去考虑你的具体难处,

  定下的钱粮、人力、以及各种物资需求,你必须满足,否则就是抗旨。

  这种做法,颇有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

  这是国战,国战的意思就是压上国运。

  我干了,

  你随意。

  俗话说,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穿上鞋后和那些光着脚的,心态就不同了,小富之家其实是最珍惜这种安稳的,而大富之家,则想着提升门第,以求富贵多代。

  而皇室,

  帝王,

  其实已经到达了一种巅峰。

  为何帝王喜欢求仙问道?礼佛拜神?

  就是那乾国官家,也喜欢穿着一身道袍在暖房里溜达;

  难不成是他们真的一心向道?向佛?向神?

  非也;

  无非求的是能让自己延年益寿,好在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上多享受几年。

  已是人间至尊佛,何需他处觅庙门?

  只能说,

  燕国是个异类;

  其异类的本身,并非是郑伯爷和七个魔王在这个世界苏醒时的位置,在燕国。

  有时候,郑伯爷也会不由自主地思量一下,到底谁才是魔王?

  和那三位比起来,自己这边,还真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一个军权直接下放的皇帝,将自己的亲骨肉自己的枕边人,视为草芥;

  一个自灭满门的南侯,在举族准备迎接门第封王的喜庆当晚,将一切血洗;

  一个将自己的女儿送出去,自己的儿子还不明不白的北侯,坐拥大燕最为强大和最为忠心的军力,却心甘情愿地在荒漠啃沙子。

  这三人,生在一个国度,站在一起,到底是这个国度的幸运还是不幸?

  西直门举剑盟誓那一天起,

  从中枢向大燕向晋地发布的诏令,宛若雪花一般;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为奠定基调的两道旨意,

  是:

  恢复靖南侯田无镜靖南王爵位;

  册靖南王为征楚大元帅,统管晋地以及即将进入晋地的所有兵马;

  赐天子剑,晋地官员,上至太守,下至庶民,无论燕晋,皆可不问而斩!

  还有一道旨意更为言简意赅:

  伐楚期间,上至天子,下至黔首,但有弹劾、非议靖南王者,杀无赦!

  是的,

  这道明显违背制度的旨意,在燕皇的强力推行下,还是从中枢发了出来,旨意中,连天子都被规范在其中。

  郑伯爷曾当着乾国官家的面说过您不知兵。

  其实,自登基后就没离开过京城,同时从未统兵过的燕皇,大概,也是不知兵的。

  但燕皇所做的,

  就是将兵权和前线战事完全交给统兵大帅,

  自己,

  心甘情愿地坐镇后方,为其压制来自后方的压力和不和谐声音,同时,为其筹措粮草兵源。

  ………

  郑伯爷和五殿下在望江边分开,五殿下要去颖都,同时,他打算带领一帮懂得治水的颖都官员去亲自查看一下江道;

  虽说他心里也大概清楚,国战将开,自己多半是没能力去修河工了,但圣旨一日没至颖都,他就得继续做自己的事。

  而郑伯爷,

  则继续昼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雪海关。

  郑伯爷胯下的貔貅还好,其身边的亲卫们,因为马力的原因,居然落下了一大半在途中,可见郑伯爷赶路之坚决。

  也确实应该坚决。

  郑伯爷是夜里回到雪海关的,

  将疲惫不堪的公主送回后宅休息后,郑伯爷马上召开了军议大会,雪海关内,参将以上者,全部参加,同时,下达了三道命令:

  一,雪海关内外,所有标户兵丁,全部脱离生产,集结备战;

  二,管控内需,进行战时储存;

  三,所有作坊、天机阁,开始全力打造攻城器械;

  这三道命令下达之后,

  在座的各镇将领,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随即,就是狂喜!

  这是要打大仗了,

  不是对雪原,

  必然是对楚国。

  原因很简单,

  打雪原部族你打造个攻城器具做什么?

  雪原上有城池让你去攻么?

  雪海关外确实还有两三座当初大成国修建的城堡,但野人部族早就从那几个城堡中撤出来了,没人敢占着那里,而雪海关这边因为兵力不足等一系列原因,暂时也懒得派人去那里驻守。

  且就算是自家伯爷要造反,也不可能,一来自家伯爷刚从京城受奖回来,二就是自家伯爷如果要造反,也不应该是主动去打造什么攻城器械,而是要防备靖南侯率大军过来攻打雪海关才是。

  所以,

  必然是要打楚国了,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攻打!

  风尘仆仆嘴角都有些开裂的郑伯爷坐在首座,

  目光扫视下方的各路将领们,

  道:

  “请诸位,助我封侯!”

  ……

  乾国的江南,以文华荟萃而闻名,那里的诗词歌赋、花魁风流,仿佛将江南的风,都浸染上了一层书香气息;

  而楚国的郢都,则是以浪漫而闻名,夏日初来,正是冷暖适宜之际,这,也正是楚人名士最为洒脱最为放纵的季节。

  郢都外有一条河,叫觅江,说是江,其实是河。

  相传,当年楚侯寻找都城建址时,火凤落于此河之中仿佛在寻觅着什么灵粹,故因此得名。

  一场场盛会,就沿着郢都外的觅江展开。

  有歌舞,

  有丝竹,

  有文士,

  有琴棋书画,

  甚至还有争跤、斗兽等等。

  楚地大贵族中,大部分贵族都有家族嫡系子弟在郢都生活或者为官,所以大家的游乐项目,极为丰富。

  觅江沿岸,当真是热闹非凡,按照常理,楚皇也会白龙鱼服来这里与民同乐与贵族同乐,上代楚皇还曾亲自在觅江的争跤场里连下五个力士一举夺魁,传为佳话。

  就是不喜好这些热闹的,

  也可以选择清淡和放纵,

  比如,

  每每这个时节,总少不得楚人在觅江江边赤足而行,楚人认为觅江的水,能得火凤喜爱,自然是纯澈的,可以洗涤自己身上的尘埃和厄运。

  今年,

  因为上半年晋地的燕军忽然压迫镇南关,导致郢都这边的风气紧张了数月,现在,战事退却,报复性的玩乐,也就出现了,郢都人想要用更为尽情地方式,来弥补自己上半年的缺憾。

  一艘花舫,漂浮在觅江江面上。

  花舫上,坐着四个人。

  为首者,是一个年纪很轻的青年,处于那种刚从孩童蜕变出来却还残留着些许稚气的阶段,但他身份尊贵,是大楚八皇子,同时,也是摄政王最为疼爱的弟弟。

  在其左手边,坐着昭察,昭氏子弟;

  在其右手边,则坐着司康,先皇在位时,其父司建以奴仆身份得到提拔,从而发家。

  只不过,因为年尧大将军实在是功位太过显赫,所以时下以奴仆出身得贵者,逢谈必提及年尧,但在年尧之前,则逢谈必提司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