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吹过,手上一阵晃动,蜡烛被风吹灭了,李远取出打火机,这是在昆山时二排长走时留下来的,打燃火很耐心地再次把蜡烛点燃。
老大娘没见过这样跟自己说话的军人,心里并没有害怕,上次鬼子来时在家里大儿子一家人都被杀光了,自己因为走亲戚才幸免于难,要不是偶然听老头子说梦话知道自己小儿子小女儿在外面参加了什么队伍,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的下去。
听这些人说话和颜悦色,并不让人害怕,看着就像自己的儿子在说话,有些愰惚,大着胆子:“你们快进来吧,都大半夜了,是不是还没吃饭,家里也没多少粮食了,我给你们做点吃的。”
老妇人在屋里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放蜡烛旁边的桌子缝里,作为挡风的屏障。
布置好后,向后面走进了厨房,四个人觉得有些饿了,都没说话,三双眼睛看着李远,李远跟着走进了房子堂屋,找了根长条凳,试了试不平,换了两个位置,摆平后座了下来,从包里摸出了一把大洋,放在桌子上的蜡烛旁,老大娘让李远想起了快十年没见到的自己的父母。
将步枪靠在桌子上,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
王强跟周二奎有些犹豫,看到李远摸出的大洋,松了一口气,也找地方坐了下来。
李小虎站在门口没有过来,找了块堆在门口的木头,然后坐下,不断的晃着头警惕的看着不宽的小巷子的两头。
老大娘自己从来没有有过这么多的大洋,以前有一点钱都被死去的老头子用来寄给了在外面的儿子女儿,从来没有跟自己说过儿子女儿在外面做什么,早几年过年节时儿子女儿还会回来,去年鬼子打过来,就没有了儿子女儿的消息。
老头子也从来没说过儿子女儿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几个人吃完了面,李远掏出怀表看了看,凌晨四点过了,江南这边亮的早,还有一个小时天就会放明。
听说大娘在那那里絮絮叨叨,几个人都没有离去,就在那儿听着,知道了这家人发生的事。
他们围着桌子,看着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天渐渐的亮了起来。
老大娘准备站起来收拾桌上的碗筷,大半夜里起来,坐久了行动有些慢,离她最近的王强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这儿会儿没值哨的李小虎放下步枪,靠在李远步枪旁边,看着有点别扭,稍微移动了一下枪的枪口位置,让两把枪看起来更整齐一些,然后快速的将桌子上的碗叠在一起,一手端,一手扶着,摸黑慢慢的走向了厨房。
就在这个当儿,老妇人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屋子里的人挨个看了一眼,轻轻的挣开王强的扶持,对几个人略一鞠躬;然后,把她的灰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到了旁边的厢房,再没有回过头来,看一下那一摞大洋和屋里的人。
目送着她走远后,李远跟王强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宁静的空气。
等李小虎出来,四个人一起离开,没有回到驻地,四个人呈菱形,穿过小巷,走过桥,对南面的地形开始侦察。
天大亮时四个人回到了驻地。
再简单吃了些东西,十点左右,分析了最新情报的各地方负责人,已经确定了撤退方案,北面的各负责人从西面走溧阳山区从南京南面鬼子控制不严的句容返回,苏州及昆山各路人从宜兴南部坐船走芦苇荡,这事由刚到宜兴的负责人林掀
平和长兴的老沈安排的,应该问题不大,情报上说鬼子太湖的巡逻艇已经全部调到太湖北侧去了,也许是因为打了几败仗,或者有什么别的动作。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