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不伤仲永> 第三十七章  小三元(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七章  小三元(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这还要点脸不?为了区区水部员外郎的引荐就要献出菊花吗?

  不知道张籍是怎么想的,是自认为舅姑呢,还是自认为夫婿就无从考证了。

  据说张籍看过后,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对朱庆馀的“姿色”是大大地赞美了一番,更认为他的“一曲菱歌”价值万金。

  方仲永喜欢菊花,但并不代表喜欢被别人欣赏自己的菊花。像这样委婉的“邀请”别人品鉴自己的菊花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要想写出一首堪比《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却是千难万难。

  总不能像李白的《上李邕》那样说:我是人才啊,贵公司要是不录取我,一定是贵公司的莫大损失!

  再说了,要干谒也要看人。官职、名望都要高,找个无名小卒去举荐你,搞笑伐?还有一点就是品德、名声要好。一旦人家举荐了你,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如果举荐人身败名裂了,你这个被举荐的也要跟着倒霉。所以,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有看官说了,你怎么知道想要举荐你的人道德是否败坏,将来是否会身败名裂呢?一般人是不知道,但方仲永是谁。那可是前知四千年,后晓一千年的穿越者呀!

  虽然历史学得不怎么样,对于宋朝的诸多细节不太了解,但对于史书记载的名人还是多少知道点的,如曾晔口中的主考官、准备干谒的对象夏竦。

  夏竦也者,尊他者称夏英公、夏文庄公,鄙夷他者说他“为人贪婪阴险,搜刮民财,多蓄歌伎”,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道德败坏,有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且与多名女士长期存在不正当关系”,妥妥的被批判、被打倒的对象。

  但夏竦厉害呀,几经沉浮,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最终做到了枢密使并两次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英国公,死后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文庄”。

  要说那夏竦其实并非一无是处。其人治理地方颇为得法,打击政敌也是很有手段,但对外却少有建树,属于标准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对于这样的人,方仲永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不过,他对曾晔提出要去拜见夏竦的说法还是觉得有些奇怪。不由问道:“那夏竦只是洪州知州,应该是管不到路试吧?去求他,岂非南辕北辙、问道于盲乎?”

  曾晔解释道:“你有所不知。凡我朝官吏,一路首脑往往是要兼着首府的知府的。那夏竦因贪腐被贬谪,未曾循例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只能管辖这洪州地界。

  若是就此沉沦还则罢了,不想那夏竦果有几分才干,将洪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这不最近,有传言那夏竦将升任刑部尚书,整个江南西路都得给几分薄面不是?官场的捧高踩低,没什么可说的。这才有了为兄今日之行。

  若只是为了区区的秀才功名,委实是不值得去求人的。料想以文远的才学,又是抚州案首,断无黜落的可能。即便是子固,考个秀才也不在话下。

  但听闻那夏竦气量狭小,非宽宏雅致的君子。倘若他人都去投诗文拜见,独独贤弟与子固没去。去的人太多,他未必能记得住,不去的人他恐怕是一定要记恨在心的。

  我已嘱托子固随意写了首诗,你也作一首就是了。既不可过好,让他一见就起了举荐之心。也不能太差,让他人轻看了我们兄弟。”

  方仲永想了一下,对曾晔的老于世故很是佩服。若没有曾晔的提醒,自己只怕想不到干谒的事来,即便想到了也多半会因为鄙夷夏竦的为人而不屑前往。看来,这个朋友真不错!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