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音乐飘荡在蔡府之中。
蔡琰自打从许临那里回来后,就如痴如醉的一遍又一遍的演奏着这首“大鱼”。
书房里,蔡邕和一个中年男子相对而坐。
“伯喈先生,令爱弹奏的这首曲子,在下闻所未闻,却又如此动听,莫非是伯喈先生的新作?”
蔡邕苦笑着摆摆手:“子布谬赞了,老朽哪能作出如此空灵的曲调。”
被称作子布的中年男子姓张,名昭,原是徐州彭城人士,因为拒不接受徐州刺史陶谦的征辟而遭牢狱之灾,后被友人救出后南下江东避祸,因而结识了同在江东避祸的蔡邕。
“不是伯喈先生所作?难不成是蔡小姐自己...?”
“呵呵,也不是,此曲乃是出自州牧许大人之手。”
“许州牧?你说的,莫非是当年在洛阳以十首诗句冠绝当世的许临,许振邦?”
“呵呵,子布也认识此人?”
张昭眼中闪过一丝光彩:“不瞒伯喈先生,昭此次南下合浦,就是想来见一见这个许振邦。”
蔡邕突然来了兴趣:“子布你不是还在求学吗?当年徐州陶谦找你去做官你都没去,怎么这回主动上门了?”
张昭思索片刻,问到:“伯喈先生认识庐江周异吗?”
“是前几年一直担任洛阳令的那个周异?”
“是的,周异一直都是我的同窗好友,去年回庐江后,我们找机会见了一面。”
蔡邕:“是周异让你来的?”
张昭摇摇头:“那倒没有,只是周异跟我说,如今在大汉朝活人无数的玉米和土豆,还有曲辕犁,这三样东西,都是当年许临离开洛阳前,拜托他在洛阳进行推广的。”
蔡邕一愣:“还有这种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张昭:“大概是合浦的气候不适合种植玉米和土豆吧,据我到交州这段日子的观察,交州的玉米土豆,主要都是靠从荆州和扬州的商人少量的进口,本地种植的人并不多。”
蔡邕想了想:“你说的也对,许州牧每天要做的事的确是很多,玉米土豆这种小事他估计自己都忘了,又怎么会挂在嘴边呢?”
张昭顿了顿:“许州牧每天有很多事要忙?”
蔡邕点了点头:“别的事情我不清楚,但是在兴学这一块,许州牧做的可谓是大刀阔斧,另外,据我女儿说,许大人最近准备建一座图书馆。”
“图书馆?”
“是的,一座专门用来藏书的房子,所有人都可以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抄书,一旦建成,整个合浦城的文化底蕴都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
“真期待啊。”
两人静默了一会儿,蔡邕又问道:“这次来合浦,有什么感受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