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李基,领着部曲投蒲茂,并非是甘心要做蒲茂的鹰犬,而是无奈之举,然此人城府深沉,此番心思,却竟是谁也没有告诉,包括王农、冯太、冯宇等人也都是一概不知。
却那孟朗,听说了王农杀石左的事,於是寻到雷小方,又召来看到王农杀人的目击者,一一细细地问过,了解到了当时的具体场景,便来到蒲茂帐中。
一进帐内,孟朗就说道:“臣请大王降旨,杀李基、冯宇。”
蒲茂正在阅读军报,闻报孟朗入帐,刚把头抬起,就听到此言,怔了下,说道:“杀李基、冯宇?”很快明白过来,笑道,“是了,孟师可是听闻到王农杀了石左之事么?这事,孤已经处理过了。”又笑着说道,“况且即便说杀,也是该杀王农,孟师何以请孤杀李基、冯宇?”
孟朗说道:“王农轻佻,此一匹夫勇耳,不足论,与其杀之,不如留之,还能为大王冲锋陷阵;然那李基、冯宇,却不可不杀!”
蒲茂把军报放下,问道:“为何?”
“臣闻王农杀石左后,没有来向大王请罪,而是李基代替他来的?”
“不错。”
“大王,昨天初见李基之时,臣就细细地观察过他了。此人沉雄有度,喜怒不形於色,今又代王农乞罪,其志不可测也!是无人臣之像!”
蒲茂失笑说道:“沉雄、代部属乞罪,就是无人臣之像了?孟师,未免小题大做。”
孟朗说道:“沉雄,说明他城府深;代王农乞罪,说明他有担当。大王,这样的人,必定是不肯久居人下的!”
“好,好,算他不肯久居人下。那冯宇呢?孟师又为何要孤杀了他?”
“臣刚才询问了下王农杀人时的目击者,当时冯宇也在。大王可知冯宇在见王农杀了石左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么?”
“是什么?”
“他的第一反应是,握住了剑柄!”
蒲茂没有搞懂孟朗的意思,说道:“这有何不妥么?”
“大王,这说明他从投大王,非是真心,乃有反骨是也!”
“非是真心?”
孟朗严肃地说道:“大王请想,他如是真心投附大王的,那么在看到被王农杀害的人是大王帐下的军吏时,他应该会是什么反应?应该是惊吓惧怕!因为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王可能会治罪王农,并牵累到他。可是,恰与此相反,他非但没有恐骇,还伸手握剑!大王,这说明他那时想到的,不是惧怕被大王治罪,而是想要反抗杀出!”
蒲茂想了一想,说道:“孟师所言,倒是不错。照孟师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所以,臣请大王诛杀李基、冯宇!”
蒲茂站起身,负右手於背后,左手拈住宽大的袖角,於案后略作踱步,站定了,慨然说道:“李基、王农等,新投於孤,既无军功,其部亦才数千,然孤却不吝高官贵职,分授将军、都尉与之,孟师,你可知孤为何会如此重视他们么?”
孟朗答道:“李基、王农等的部曲虽然不多,但河北余郡,颇有乞活旁支。大王这是在千金买马骨,示范给其余的乞活来看的。”
蒲茂说道:“正是!孟师,乞活不仅布於河北的多个郡县,能够响应我军攻略河北,并且乞活今虽仍号‘并州’,其组成的部分,却已有不少是河北当地的百姓,他们也代表了部分的民心。因是之故,孤才会这般的重视李基、王农等,也是因是之故,孤才没有责罚王农的杀人之罪。孟师,孤所为者,是为了我大秦能够更好、更有把握地攻灭慕容氏啊!”
“臣固知大王之意,然李基、冯宇,臣还是以为不可留之!可寻借口杀了他两人,然后重用王农,如此,大王欲招徕别支乞活的目的仍可达成!”
蒲茂说道:“孟师,你说李基无人臣之像,那你看孤,可有人主之像?”
“大王仁义盛德,是当世之明君也!”
蒲茂笑道:“我既然是明君,那他李基如何还能无人臣之像?孟师,是否人臣,当看其君是否人主也!若君明而仁,威而德,则臣皆为忠臣矣!至於反骨之说,孤读史书,常恨此言!设若人君以赤心相待,人孰无情,做臣子的,又焉会反耶?”
孟朗说道:“大王!”
蒲茂笑道:“孟师,你不必再谏孤了。李基、冯宇,孤是不会杀的。如有一日,他俩若果如孟师所言,叛逆於孤,孤再杀不晚!万一真有那一日,孤劳孟师监斩,何如?”
“当看其君是否人主”、“人君若以赤心相待”,蒲茂的这些观点,或许是天真的想法,但他的这份天真,也正是吸引孟朗愿意倾心辅佐他的原因之一。
孟朗无可奈何,只得不再提此事,换了个话题,说起了蒲茂近日最关心的事。
他说道:“大王,臣思得了一个破慕容武台连环马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