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调教大宋> 第433章 五味正店(四千大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33章 五味正店(四千大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
  二合一章,晚了,见谅。

  感谢“啦V5头像”的万赏!

  ——————————

  自澶渊之后,宋辽又订下盟约,互不收留逃民,且两国贸易也以権场互市为主,理论上断绝了宋辽之间的民间往来。西夏的情况也差不太多。

  但是,也不想想,当世最强盛的两大帝国之间,只靠雄州互市怎么可能满足民间百姓的商货需求?

  所以,官方虽然限制民间往来,但是,走私偷贩依然是无法彻底断绝的。

  现在的情况可以说,就是都装看不见。

  宋、辽、夏三国似乎形成了默契一般,宋辽于河北两路雄兵对峙,却对西边的大辽京西道和大宋河东路疏于防范。

  而宋夏之间,于永兴军路军战不断的同时,对于东北向的大宋河东路也是少有进犯。

  如此一来,也就为民间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成全了太原这个特殊的存在。

  大宋西北番民本就有党项一族,再加上辽地的羌人、西夏羌人以走私为业,把大宋的茶、丝、陶、铁贩入两国,几十年间从未间断。

  而西夏的青盐、牛羊,大辽的牛羊、山货也是大宋所需,致使太原各民族高度融合。

  除了党项人、辽地汉儿,契丹商人在此走私了几十年,有的也逐渐在大宋定居。形成了太原现在的格局。

  唐奕等人下马慢行,发现在街道两边的商铺中,甚至能看到很多在开封都找不到的奇货。

  比如,大辽的松子、山核桃、山果等野货。这些东西在雄州互市上都是极为抢手,辽人更是拿来当做国礼赠于大宋,可见其珍贵。

  但在此处,竟是随意摆在路边售卖,与平常货物一般无二。

  唐奕特意跑到集市上转了一圈,这里不但有大辽、西夏的特产,就连西州回鹘的葡萄美酒、各色干果也是一样儿不缺。

  宋楷看的新奇,转脸挤兑起唐奕。

  “看来,观澜运力还是有待提高啊!西北这么多好东西,你却一点也没沾上光。”

  观澜运输体系走的是水路,多以江南、两湖,还有沿海的产出为主,西北水路不通,自己和观澜搭不上边儿。

  可是,唐奕却是不接话,紧锁眉头,喃喃自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盐。”

  众人一怔,这才发现,全城奇货遍地,但确实如唐奕所说,唯独少了西北最著名的东西——青盐!

  宋楷挠头道:“对哈,怎么没有盐?”

  丁源撇嘴道:“买盐当然去杂铺,谁还摆到街面儿上来。”

  大伙儿一想也对,特意四下扫看,看有没有卖盐的铺子。好巧,前面不足十丈远就有一间。

  唐奕拧着眉头走了进去。

  “老板,卖盐吗?”

  杂铺掌柜是个粗壮的汉子,抬眼一瞅,没说有没有,倒是不咸不淡地反问道:“南边儿来的?”

  唐奕泯然一笑,“怎地,挂相?”

  汉子又是不答,一指柜上的一排白布口袋中的一个,“150文一斤,要多少?”

  唐奕又是一愣,随即一边拿起一块“盐巴”细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道:“这么贵?”

  汉子道:“咱这西北偏的很,自然就贵些。”

  “那这质量也太差了点吧?”

  这盐巴略有青黑,搓下一点儿放到嘴里一尝,还有点苦涩,是官方流通的解盐。

  汉子不干了,“公子识不识货?咱这是上等解盐。可着太原城,你也找不着比这更好的官盐了。”

  唐奕嘿嘿一笑,“您别激动,我的意思是......”

  “有没有青盐?”

  汉子一怔,下意识答道:“没有。”

  “那是犯法的!”

  唐奕陪笑道:“您看我们大老远从南边来,可不是为了走解盐的。”

  宋楷帮腔道:“咱们走的量可不小。”说着四下扫看。“要是成了,够您这小店儿吃个三五年,当是不成问题。”

  汉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道:“没有!”

  唐奕摇头,不再问盐的事儿。

  “那城里哪家客栈住的舒坦,还请大哥给指条道儿。”

  这回汉子倒没犹豫,“府街西头,有家五味正店,是大原最好的大店了。”

  “得勒!”唐奕飒然一拱手。“那就不耽搁大哥生意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