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学魔养成系统> 312 我甩!(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12 我甩!(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81中文网
  小别……

  乱大谋。

  也许是最近的日程太紧了,也许是培训中被寸头眼镜男填得太满了。

  真正潜入教室捕捉到林逾静,看到她坏笑的时候,李峥竟迸发了一些奇怪的冲动。

  他并不知道,林逾静的出现只是一种领地意识的具现化。

  就好比猫科动物把自己的气味蹭到人的身上,以宣誓所有权,其它东西再要靠近可要掂量掂量,毕竟猫科动物超凶的。

  林逾静就这么凶巴巴地从书包里掏出饭盒晃了晃:“嗟,来食。”

  李峥眼儿一瞪,背诵过的课文瞬间蹦了出来:“予惟不食嗟来之食!”

  “谁要跟你背课文啊。”林逾静嘴一瞥,拍下饭盒后又拿出了一个火箭饭盒,自己坐在旁边拿出餐具准备进食。

  “啊。”李峥惊道,“你给我做的午餐?”

  “给自己做的,做多了。”林逾静侧着脸把饭盒往李峥的方向推了推,“嗟。”

  “食,食食。”李峥搓着手凑过去坐下,满心期待地掀开饭盒。

  焦糊的鱼排。

  再看林逾静的火箭饭盒。

  里面是没那么焦糊的鱼排。

  李峥闻了闻,那是黑炭一样的气息。

  他选择缓缓盖上饭盒。

  这种感觉,就像是猫科动物叼着一只死耗子过来分享。

  本意是好的,但还是算了。

  “我吃过了。”李峥咽了口吐沫说道,“这种美味,我还是收回冰箱,晚上再细细品尝吧。”

  “唔……”林逾静自己嚼了一口,不由得又吐了出来,“我……我努力过了……”

  “要不去餐厅?”李峥比划道,“我面子贼大,不用刷卡的。”

  “算了算了。”林逾静擦了擦嘴,“已经被自己的厨艺搞的没胃口了。”

  “没事……真不用勉强。”

  “你懂个啥。”林逾静咬牙收起饭盒。

  很多事情,其实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这两坨鱼排饭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可以寿终正寝了。

  收好饭盒,林逾静一个抖擞,叫嚣地亮出手指,整个人都认真了起来。

  “送饭只是顺路,我其实是来送密令的。”

  “集团为了赶进度,准备上马927,代替黄二执行未来的任务,最短一年,最多五年。”

  “从我妈妈开始,人员都在往那边流动,陈主任和赵书记都无力扭转。”

  “所以,在927来抽人之前,一院决定在被吸血之前将我们提前送出去,保存火种。”

  “唔!”林逾静颇有气势地比划起来,“流浪实习生计划!”

  李峥却并没有被她带动,自顾自嘟囔道:“不就是去六院么,昨晚陈主任都答应我了。”

  “???”林逾静一愣,“不是啊,他今天早上才找我谈的话。”

  “可能是买一送一吧。”李峥点头道,“既然我都去了,干脆也把你塞过去,反正留着也没啥用了。”

  “!!!”林逾静绝望捂脸,“可陈大大早上还跟我说,我是火种,我是希望什么的……让我去六院认真帮忙……不负组织期待……”

  “可能是怕我一个人过去不适应,把你搭过去的吧。”李峥笑着安慰道,“我其实无所谓,有你没你都一样。这陈主任真是体谅过头了,我又不是留学生,搞什么陪读,怪不好意思的。”

  “可……”林逾静往椅子上一瘫,愈发崩溃,“妈妈昨晚也鼓励我去六院学习的……”

  “啊,沈阿姨也参与安排了啊。”李峥难免有些同情,“别难过,妈妈也是为了你好。”

  “你不许说妈妈,是我妈妈。”

  “哎,不要分那么清楚,沈阿姨是我们在航天方面共同的妈妈。”

  “呸呸呸!”林逾静抢过李峥面前的饭盒收回包里,“不给吃了。”

  李峥长舒了口气,可算是逃过一劫。

  这之后,林逾静进入了独自咬指甲的生闷气阶段。

  李峥默默坐在旁边,虽然很想看看久违的炸毛,但终究没敢再刺激她。

  思索(生气)足够久之后,林逾静忽然扭过头来。

  “你之前看的那几柱机械、动力相关的教材,还在么?”

  有关李峥的看书单位,他们之间已经默认为“柱”。

  根据李峥的习惯,他会把统一细分领域的书摞在一起,形成一柱,根据领域深度不同,一柱的数量多在5—50本之间。

  而柱,也分为新柱和老柱。

  比如化学方面的书,这就都是老柱了,在化竞之后已被打捆封存,随时准备送出去或者卖出去。

  而机械动力方面的柱,无疑是新柱,即便现在遇到问题仍会偶尔翻一翻。

  只是,对于林逾静来说,以柱论书,难免不太现实。

  毕竟,李峥看完一柱,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更宏观的来看,如果正常努力的人每天学习8小时的话,在过去的一年,李峥学习时间早已超过了正常人的10倍。

  外加一些奇怪技能与数学领域天赋的加成。

  他最低也付出正常人读完博士的努力了。

  而他的学习优势还不仅于此,在对某个领域进行突击学习的时候,无疑会产生碾压级别的优势。

  比如近两个月,他的全部学习资源都投在了航天工程上,借助此前的基础,他实际的提高已经相当于一位工作数年的累积。

  也正是在这样一天一柱的碾压面前,林逾静本能地选择与李峥进行差异化学习。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