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蚁贼> 101 旄头(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1 旄头(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赵过率众在阵前驰骋。

  因为需要等燕军的主力出来,所以他没有立刻展开攻势,而是忽而在元军左翼前,忽而在元军中军前,忽而奔到元军后军与中军的衔接处。

  ――元军的中军有骑兵,故此左右两翼没有能将之全部遮住,留出了一条向外的横道。横道后就是看守护城河的后军,也即高延世攻击的方位。

  他带着五百轻骑,时而三五成群,以散兵队形机动游移;时而聚集一处,作势冲击,数千条马腿奔腾,卷起尘土漫天,动如雷鸣,声势惊人。

  不过,每一次的作势冲击,燕军的轻骑们都是刚刚到元军的射程内,就忽然又“云散”开去,分往左右;等绕着战场上的空地兜转一圈后,再又“逐利如鸟集”,又一次会合,聚拢在赵过的将旗下,再度作势冲击。

  正如赛因赤答忽所说,轻骑兵的优势确实就是在快速进攻上。“忽而分散,忽而点集”。

  “分散”,可以让敌人摸不清头脑,然后静等时机,待发现敌人的防御出现漏洞后,便迅速点集,发动猛烈攻势。同时,“点集”,不但可以针对敌人的漏洞发动攻势,并且可以在局部上形成对敌人的绝对优势。

  ……

  海东主力列队出阵。

  左翼佟生养先出,除留下了一定的预备队外,总共出来了有四个千人队、大约三千余的女真骑兵,分成为三个梯队。

  因为战斗的开始时刻是最关键的,所以头一个梯队的人马最多,有两个千人队,总计一千六百多人,由佟生养亲率,且皆为精锐。第二与第三个梯队的人数则差不多,都是一个千人队,各有八九百人。

  骑兵的战法,虽然说大差不差,大多数的注重点都是在速度与机动性上,但在不同的部队、包括民族之间,具体到战术运用上却也还是颇有细节方面之差异的。

  部队战法的不同主要是在主将,看主将的喜好是什么。有的主将性格很果断,非常勇敢,往往就会更偏重突袭与奔袭;而有的主将则较为稳重,常常就更偏重步步扎营,不轻易犯险。

  而民族战法的不同,则主要是便是看不同民族的“不同天性”了。

  就拿女真与蒙古来说,这两个游牧民族都是以擅长骑射闻名的,并且也都分别建立过各自的政权。蒙古骑兵最盛时,曾经横行欧亚大陆;女真骑兵最盛时,也曾被当时的辽国人称为“满万不能敌”,可见其善战。但是,尽管这两者都同样是以骑兵著称,分别的“天性”却也有不同。

  也不能说全部不同,有相同,有不同。

  相同的是两者都注重“两翼包围、中间突贯”,不同的是在布阵上有区别。女真人惯于将部队分成几个“梯队”,逐次进入战斗,提高攻击速度,增大突击力量,就像用铁拳打向敌人,一下比一下用力。

  蒙古人布阵则多成半圆形或横队,拔都鲁(敢死队)居前,作战主力摆在两侧,主将和护卫亲兵居中。与敌接触时,“拔都鲁”用突然冲刺来进行局部攻击。如果攻击得手,其后跟进的主力便立即跃进,从两翼包围消灭敌人。如果攻击不成,则马上后撤,诱敌追赶,若诱敌成功,主力一样跃进,迅速向前奔驰,从正面及两翼包围敌人而歼灭之;若是诱敌没有成功,敌人不追,就整顿队伍再次进攻。

  也就是说,女真人的作战重点在“梯队”,而蒙古人的作战重点则在“拔都鲁”。

  当然了,这只是泛泛而言,也并非全部的女真或蒙古骑兵都是全按这个战法。在很多时候,交锋之后,蒙古人也会如女真的梯队一样轮番冲击敌阵的;又比如现在,佟生养就在“细节”上做出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他仍旧以“梯队”为主;另一方面,却也如蒙古人作战一样,把精锐的“敢死之士”放在了最前边。并且又与蒙古人不同,蒙古人打仗,“主将”通常只指挥作战,不冲锋陷阵;他却亲自带队,上了前线。

  只见他一马当先,带着第一梯队的一千多骑,井然有序地先从本阵中出来,继而在行进的过程中调整阵型,组成了一个锐角。“敢死士”居前,大队居后。在其后,第二、第三梯队亦顺次出阵。

  一时间,燕军的阵中与阵前尘土漫天,打破了半天的安静,伴随着低沉的步鼓声,无数的马蹄踩踏,地面为之轻微颤动。

  有的骑兵发出叱喝,催马向前;有的骑兵临战热血,挥刀怪叫;有的战马久经沙场发出兴奋的嘶鸣声;也有的战马初上战场打出不安的响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