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非迟回忆着听钢琴音的感觉,“我一开始学钢琴的时候,家里的钢琴都是我母亲在调音,不过她半年后就出国了,所以我对钢琴音比较敏锐,离绝对音感还差一点,而且听其他声音不怎么灵。”
池加奈的绝对音感是怎么来的,他大概能猜到原因。
由于有哥哥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池加奈小时候每天抽出一段时间,蒙上眼睛,练习不靠视觉感知世界,去行走、倾听、判断外界的情况,课程中有盲文,音乐课也有闭着眼睛去上课的时期。
人在失去视觉之后,听觉和其他感官都会变得敏锐,而孩童的学习能力很强,本身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大脑的开发也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潜力远比成年人大得多。
比如绝对音感的培养,3岁——9岁是最佳时期,超过12岁之后,就算再怎么接触音乐,培养成功的几率也低于0.86%,到了二十岁左右,基本就别想了。
比如,很多孩子其实在小时候就建立了多门语言的掌握基础,在前世,中华就有很多人会说‘普通话’,也会说当地方言甚至自身所处的民族语言,大家都觉得正常,但那也是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小小的孩子却能彻底掌握,这跟混血儿家庭中一个孩子既掌握父亲的母语、又掌握母亲的母语是一样的,而且汉语可比大部分语言复杂多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在探索世界过程中,那些仿佛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只要某个个体别两种、三种语言混着来,就不会让小孩子对语言的了解产生混乱。
比如,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去掌握普通话,通过周围环境去掌握当地方言,通过父亲或者母亲去掌握另一种语言,甚至父亲或者母亲任意一方,都可以在不同时期切换跟孩子沟通的语言。
等长大之后,想再学一门语言就没那么容易了。
也就是说,池加奈在孩童时期,在对世界还在探索期的那段时间,认知中自己会有‘无光明时期’、自己需要靠‘声’和‘音’的分辨达成一定的生存标准,再加上有着家庭音乐课,平时蒙着眼睛无聊的时候,大概也会去分辨各种声音,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就可能把‘绝对音感’当成生存技能去建立,加之本身也有音乐天份,最后就有了‘绝对音感’。
“教母她也有绝对音感吗?”灰原哀有些意外,“她都没跟我说过。”
“她对音乐没那么热衷,也不怎么关心自己有没有绝对音感,”池非迟解释道,“没跟你说也是正常的。”
他老妈大概也猜到自己的绝对音感是怎么来的,出于童年时期的一些不愉快和对‘失明’这件事的心理阴影,对自己的绝对音感没什么好感。
他能知道池加奈有绝对音感,也不是池加奈亲口告诉他的,只是从原意识体记忆里翻到一些片段发现的。
在小时候的记忆片段里,池加奈会拉着原意识体去纠正某个不和谐音,哪怕只有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也能察觉出来,偶尔心情好了,会在下雨天,抱着原意识体坐在沙发上,闭眼听着身后打在窗上的雨滴声,给原意识体轻声哼唱调子,在常人耳朵里没什么区别的‘噼啪噼啪’雨声,在池加奈耳朵里,似乎也成了一曲大自然奏出的自然旋律,每一滴雨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