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和大唐皇家钱庄的联合研究,再结合户部历年的赋税收入情况对比,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李世民都已经这么说了,李宽自然就不好再扯什么其他的东西,马上就切入了主题。
“什么结论?”
果然,听到李宽把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和大唐皇家钱庄摆了出来,李世民立马就提起了兴趣。
这两个机构,可是大唐在商业领域最权威的机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就是大唐金融理论的来源。
“钱不够用了!”
“废话,朕当然知道钱不够用!这朝廷的钱,什么时候会嫌弃太多啊?”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说道。
赋税收入越多,李世民反而觉得朝廷更加缺钱了。
各地水泥道路的修建,农业灌溉设施的修建,各个折冲府的武器更新,边疆军堡的修建……
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这钱不够用了,不是指朝廷的赋税不够用,而是说市面上流通的钱,满足不了需求。不管是金币银币,还是铜钱,都不能满足百姓和商人们旺盛的交易需求。
如今在某些环节甚至再次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这对大唐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哥,我们不是每年都从海外运回来大量的金银吗?怎么又会不够用呢?”
一旁的李治忍不住插话道。
李治这问题,显然是代表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不过,李世民倒是想起了什么。
“宽儿,不会是又跟上次铸造金币、银币那次一样,说是市面上出现了铜钱慌,影响了商业发展吧?”
“陛下圣明,记忆力实在是太好了,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虽然这次一次出现的不单是铜钱慌,而是所有的钱币都有点紧缺,但是意思其实真的是差不多的,就是金属货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了。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坏事。大唐从国外运输回来那么多的金银,可是还不够用,这说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大唐的发展速度远超前朝,商业繁荣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才会导致金属货币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李宽这话让李世民听了非常舒服。
这么一解释,逻辑上就对的上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石见银山每年就往国内输入几百万两的白银,居然还不够用,那岂不是说大唐国内每年增加的商品还不仅几百万两?
“二哥,上一次铜钱慌,大唐皇家钱庄是通过发行金币和银币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让金银真正的大规模的进入到流通环节,成为一种货币。但是这一次不仅铜钱缺少,连金币银币都不够,我们应该要怎么办呢?”
李治对李宽拍马屁的行为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李宽有没有什么对策。
经常阅读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财经文章的他,对于货币的作用比一般人要理解的深刻很多。
李治很清楚一旦钱慌的情况继续恶化,对大唐的经济发展会有多大的影响。
“办法总是有的,并且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微臣今天进宫,就是想跟陛下汇报应对之策。”
“别卖关子,赶紧说!”
李世民觉得李宽可能又要绕圈子了,赶紧插了一句。
“大唐皇家钱庄的银票,陛下和太子殿下应该都听说过吧?如今在大唐的商家之间流通的颇为频繁。”
“银票?难道你想印刷更多的银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不对啊,银票是要有人把金银存到了钱庄之后,才能印刷的。”
李世民有点疑惑的看着李宽。
“不,不是这样,不过意思有点类似。微臣提议由大唐皇家钱庄印刷代金券来等效替代金属货币,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
“什么意思?朕有点没有听明白?”
“大唐皇家钱庄代金券,微臣给它单独起了个名字叫做唐元。我们可以根据钱庄金库里头的金银库存,折算出可以印刷多少等效的唐元,今后市面上慢慢的就由唐元来替代铜钱、金币和银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