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硬啃三山镇是很不利的,那样一来,明军的主力就会堆积在繁昌、无为一带,之后尼堪率领的清军援军就会抵达,将集江南之力,与明军决一死战。明军虽然不怕,却也没什么优势。三山镇到南京不过二百里,水军长驱大进,一天可达,将战场放在南京,在军事上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但是在政治上却可以带来极大的优势。收复朱元璋的起家之地南京,对明军有极大的政治意义,能与老对手洪承畴决一生死,更是农民军出身的将领们的夙愿,到南京完成这两大政治目标,能让军队的士气大幅提振,总比在这里慢悠悠地挖沟修炮台和李本深他们泡蘑菇强。
郑森只是制将军,这种战略选择的事情他只能提供建议而已,他的报告送到了刘汝魁那里,刘汝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陈永华提供的方案,由施琅统带部分水师配合张洪围困三山城中的清军,郑森配合他继续向下游进兵,攻打奥龙河镇。
奥龙河要塞的规模远不及三山镇,但是部署的却是绿营的精锐,刘汝魁打了三天才啃下这个堡垒,而且自身的伤亡数量竟然超过了堡内清军的总数,看来洪承畴已经把自己手下所有能打的部队都集中在长江沿线了。李定国倒并不责怪刘汝魁,洪承畴手下这样的强兵悍将不会太多,靠的还是他在明朝当督师时的老部下。过去洪承畴在陕西围剿农民军时,处处掌握着战场主动,能以优势兵力追击农民军,可现在战场的主动权却操于明军之手,洪承畴只能被动地将兵力投入防御,以拖延时间等待尼堪到来为目的牵制明军。只要将这些人一一歼灭,洪承畴便无计可施了。更何况,明军主力这里面对的敌人越多,就代表沿海的清军越少,这是大大的好消息。
十月十五日,松江府上海县。
明鲜联合水师驶入了黄浦江中,此次航行还算顺利,他们没有遭遇太大的风浪,只损失了四艘船。本地士绅陈子龙等人已经率领乡勇杀死了上海城内的清朝官吏,又夺取了吴淞江所和宝山所,迎接官军。杨彦迪和林庆业向陈子龙询问了情况,陈子龙称,苏松提督吴胜兆按照之前约定好的条件起义反正,与他同时在松江府城动手,斩杀松江府海防同知杨之易、理刑推官方重朗,吴胜兆部有四千人,在松江城内有绝对优势,此时应该已经夺下全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