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清军被俘虏,他们拥塞道路,也确实阻止了明军对清军主力的追击。一同被俘的还有东昌大营中的数万随军商贩、民夫、工匠、妓女,大部分人都在割掉辫子之后释放了,只有那些跟随清军一起南下的人牙被全部就地处决,先杀后问。
伪军多几个少几个并不要紧,关键的是真虏还有多少。
济尔哈朗、尼堪两部清军中的满洲人不下三万,经过镇江、东昌两役,只剩下了一半,损失掉的部分有大约三分之二是新满洲,他们在镇江之战中就被歼灭了很多,在东昌之战中,由于顶在最前线,所以没跑出多少。被明军俘虏的还算好,如果落单逃跑,往往被老百姓活活打死。杭州、南京两地的四千满兵已经全军覆没,目前满洲人的成年丁口已经下降到了三万人左右,而且其中还有不下五千人正陷在山西战场。
济尔哈朗的策略还是蛮成功的,毕竟就算是十万头猪,明军也得抓上半个月。不过人还是比猪好抓多了,因为你不能拿鸟铳指着猪喊“投降不杀”,那是找顶。由于明军是在正面进攻中击溃了清军,没有形成包围圈,除了几支整建制投降的绿营部队之外,溃逃的清军士兵全部分散在了大平原上,明军不得不费极大的工夫去把他们都抓回来。一部分清军见机得快,脱下戎装冒充难民,倒也能安然脱身,那些脑子没那么灵光的就要见识见识一个月前还像绵羊一样任他们宰杀的老百姓有多凶残了。
最倒霉的还是索伦人、锡伯人这些“新满洲”,他们中大部分是新近才被征来甚至抓壮丁抓来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来了什么地方,不知道打的是谁。南征路上杀人放火抢粮食的工作自有熟悉情况的老满洲兵和汉兵负责,他们也没参与。在山东老百姓的眼中,他们当然是毫无疑问的“真虏”,可真正的满洲人又不拿他们当满洲人,逃跑的时候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逃离阵地时,他们为了快速躲过明军,大多抛弃了盔甲,所以根本对抗不了搜杀败兵的百姓,而且他们也不会说汉语,不像那些老满洲那样可以冒充直隶来的难民蒙混过关。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认路,这里离他们的家乡有三四千里远,就算放他们随便逃跑,他们也根本回不去。当一个锡伯军官发现用蒙古话可以和明军沟通时,他立刻就带着自己的兄弟们投降了,当俘虏比逃跑还要安全一些。
“新满洲”这个词,存在于历史上仅一年,而且成为了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笑话。
追捕这些已经失去斗志的敌人固然很重要,但是明军将领们深知,战争远未结束。济尔哈朗带着清军中最精华的力量遁逃了,不把他彻底击败,依旧是后患无穷。李定国毫不理会那些败兵,率部从东昌府城旁快速通过,刘芳亮、袁宗第等人各自带领部下精锐加入其中,明军共三万人马,全速向济尔哈朗发动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