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剑来> 第七百一十二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百一十二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17k小说网新笔趣阁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因为天地间,错的,就是错的。所以有错,就要改错。历来如此,便对吗?难道要让千百后的后世人,还一直有此问?当然不对,自然不行。

  同样给出了一个个答案的,是那些与年轻人一一道别的枉死鬼物。

  是他们与那个年轻人一起,给了书简湖一个答复,一个依旧会充满伤感和遗憾的答案。

  “姓陈的,瘦竹竿似的,以后还怎么找媳妇,以后离开了这鬼地方,一定要记得顿顿大鱼大肉,多吃几碗饭!真不是老子吹牛,厨艺极好,是出了名的一锅乱炖能让佛跳墙,哈哈,可惜你小子没这口福。”

  “陈平安,悠着点,咱们可别太早重逢了。还有啊,你这个本事稀烂的账房先生,记得有事没事,就使劲扇那顾璨几个耳光解解闷。你摊上顾璨这么个王八蛋,算你倒了八辈子的霉。以后少管闲事,不值当。”

  “陈先生,我还是觉得世道没有太美好,可……好像还有一点希望在。那我走了啊,陈先生保重。”

  那些年里,刚刚不是少年没几年的外乡人,会微笑着与他们挥手作别,会沙哑开口说一句珍重,说不出话的时候,就会伸手握拳轻敲心口,或者是双手抱拳告别。

  只在那些鬼物消散后,年轻人就都会愈发沉默。

  老人除了认可那个年轻人的自讨麻烦和弥补举措,更欣慰那些带着各自遗憾、却有不至于彻底绝望的一场场离别。

  老人收起思绪,笑道:“你们既然还能秉持一点灵光不散,就说明你们还不至于麻木,才会被我拘押在此,不得解脱,此次魂魄彻底消散,我替你们攒些阴德,有过错抵消过错,有福报积攒福报。”

  老人如口含天宪,那些阴物如获大赦,从那英灵,宛如化作一尊尊金身水神。

  在这之前,便有大骊早早铺设出一条陆路神道,让这些湖水正神一般的英灵存在,去往宝瓶洲中部那条齐渎。

  老人又笑道:“天下水裔山鬼皆吾友,是也不是?”

  老人自问自答道:“不是也是!”

  一洲大小山脉、山峰山头,皆有无数山鬼蓦然凝聚身形。

  老人一手托起,“上天垂象。”

  一洲四面八方的沿海各地,总计有二十四座山头,有一位白衣少年,事先埋藏好了二十四枚竹简。

  山鬼队伍,浩浩荡荡,如那史无前例的阴兵过境,一同御风去往那二十四座山头。

  老人最后去往青峡岛渡口处,站在那里,低头望去。

  那天年轻人疲惫熟睡过去后,阮秀,钟魁,都曾来此探望躺在地上鼾声如雷的年轻人。

  其实不止他们两位就是了。

  老人笑了起来,好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老人再抬头,只见这宝瓶洲,是没有什么三垣四象大阵,但是却有这座更加恢弘、更契大道的二十四天时大阵。

  大阵顺天时循环绵延,庇护一洲无缺漏。

  一位托钵云游的中年面容苦行僧,曾在这一洲之地云游四方,年复一年。

  他佛唱一声。

  双脚昔年所及之处,大地之上,市井之间,山上水边,热闹处僻静处,出现了一朵朵莲花。

  最终一洲山河,宝瓶洲宝瓶洲,恰似那一只人间某处书案上的清供花瓶,在花瓶之内,开出了一大朵金色莲花。

  十二艘大如山岳的剑舟,置身于战场第一线之后,悬空于老龙城后方。

  有密密麻麻的兵家力士以秘法擂鼓壮声势,为剑舟飞剑添加一份玄之又玄的天时。

  飞剑之上,早有那符箓派修士殚精竭虑,不惜神仙钱与灵气,为每一把飞剑篆刻云纹秘录。

  一时间飞剑攒簇密如暴雨,去往海上攻城的妖族大军之中。

  浩然天下版图最小的宝瓶洲,却是大战至今,唯一一个不但守势稳固、犹有余力与那蛮荒天下展开壮阔对攻的一个洲。

  藩王宋集薪既没有镇守宝瓶洲中部的那座大骊陪都,甚至没有将藩邸搬去相对安稳的南岳山头,始终身在老龙城,与两位大骊武官最高品阶的巡狩使曹枰和苏高山,一同作为南方战场的主心骨之一。只不过两位大将军不会身在城内,而是在老龙城之后的大地之上,马蹄阵阵,严阵以待。

  而早已不是那泥瓶巷少年贵公子的大骊“宋睦”,此刻双拳紧握,两眼发红,大战绵延已经一年之久,藩王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听闻蛮荒天下曾以数万剑修与剑气长城问剑。

  宋集薪站在藩邸高楼顶层,双手按住栏杆,手背青筋暴露,怒笑道:“来!与我大骊再问剑一场!”

  一位来自观湖书院的君子,到了老龙城后,临行之前,与书院山长的先生作揖拜别,他要去往战场第一线。

  君子手持玉瓷瓶,晶莹剔透,好似装满了震雷与闪电,宛如一座小雷池。

  实则瓶中雷电,皆是一身学问道法细微显化的一个个圣贤书文字。

  在与先生道别之后,私底下他与一位年轻且同乡的书院晚辈,笑言一句。

  明年故乡花开,替我多看几眼。

  一位与他学问事上有过争执、甚至措辞激烈的书院儒生,刚好与他同行去往战场。

  原来读书人的学问之争,就真的只是君子之争。

  是同道中人。

  君子贤人,两人相视一笑,只在不言中。

  老龙城苻家首席供奉,一位曾在登龙台附近结茅修行多年的老剑修,与孙家一位樵夫模样的供奉,结伴而行,各自与两位家主请辞,一同赶赴战场最凶险处。

  两人御风之时,那个也曾读过圣贤书、却未能成为书院子弟的孙家供奉,微微笑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我心世道千泥万泞又何妨,那也不是你们这些畜生可以闯门而入的理由。”

  那个老剑修笑道:“文绉绉,酸溜溜,我说不来,我就顺着你的说法,来一句粗鄙话,当是遗言好了。要过此路,要入家门,得我先死。”

  一位原本已经安然离开桐叶洲的老修士,一个曾经与外乡年轻人和姜尚真做过一桩大买卖的老元婴,聚集了所有门内修士。

  老人的门派,正是位于桐叶洲北部的那个天阙峰青虎宫,而老人正是擅长炼丹的老宫主,陆雍。

  在蛮荒天下的妖族尚未登岸之时,消息灵通且最擅长自保的陆老宫主,就带着弟子乘坐仙家渡船,早早逃入了宝瓶洲,再晚一旬,可就要吃一个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闭门羹了。

  只是与其余所有聪明人一样,即便进入了老龙城地界,也未能入城安稳避难,只能与其余外乡修士一样,好似关押犯人一般,聚集在一处。

  不过命是保住了,日子却还是不太好过。

  那些大骊王朝的随军修士,从不与他们言语半句,要么杀些不守规矩的蠢货,要么就是远远冷冷望着他们这些桐叶洲难民。

  不同的随军修士,却有同样的一种视线。

  没有什么怜悯,只有沙场上带来的天生冷酷,以及一个人看某些不是人的那种讥讽。

  只不过在“牢笼”高处建筑,还有那闲情逸致远观战场的话,大骊倒是并不阻拦。

  老人在亲眼目睹了老龙城外,那日复一日的惨烈大战后,就越来越少言语,直到今天,陆雍蓦然大怒,须发皆张,“任你烈风地震,狞雷猛雨,怎敢拔我家中阶下千年树?!”

  最后老元婴惨然一笑,让那些嫡传子弟在这异乡好好活着,好不容易逃到了这里,就别轻易死了,哪怕再丢人现眼,以后也要好好修行,多炼出些好丹。

  最后老修士望向那些个年纪最小的孩子,

  神色释然。

  有我一死,笑话你们是苟活之辈丧家犬的宝瓶洲修士,会少很多吧。晚辈们再在宝瓶洲立足,就会容易很多。

  一位大寺僧人,来到老龙城战场,凌空振锡,涟漪阵阵。

  僧人最后悬空而坐,双手合十。

  菩萨钩锁,百骸齐鸣。

  身如灵塔,发光如火。

  有一位不知名的道门高真,脚踩一艘宝舟御风来此,神色闲适,如来此云游赏景一般。

  老道人施展了一门撒豆成兵的神通,符纸之多,如老百姓随手撒那纸钱。

  云海上矗立有百余尊身高数丈的符箓傀儡。

  在老龙城和南岳之间的广袤地带,一望无垠,大地出奇的平整。

  有两支大骊铁骑,大致上一线排开,在此驻扎。

  如一线潮水,静止不动。

  静候敌人。

  一位尚未披挂甲胄的武将,骑马巡视战线,也有佩刀提枪,不然不习惯。

  这个位高权重的大骊巡狩使,突然停马,一人一骑,面朝南方。

  我大骊铁骑,马蹄从北往南,打穿一洲!

  马蹄所及,杀人的本事,到底如何,别说一洲,整个天下都已知晓!

  如今马蹄所立处,更要杀妖无数!

  大将军苏高山,轻提铁枪,指向南方,“敢来此地,给老子全部碾为齑粉!”

  ————

  大骊皇帝宋和,依旧留在北方京城。

  退朝之后,让那些蟒服宦官暂时退远,独自走在一堵高大的红墙墙根下。

  在国师授意下,他这皇帝颁布下了一道道内容相同的圣旨,接到圣旨的人,皆是一洲藩属君主。

  大骊若输了这场大战,一洲山河覆灭,人人无家国可言。

  可若是大骊赢下此战,一洲所有藩属,战死之人,比例最高的三十国,皆可复国,就此脱离大骊宋氏版图,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大骊王朝都会主动帮忙其复国,至多百年,定然成为未来宝瓶强国之列,并且与大骊成为世代盟国。

  大骊皇帝亲自与一渎五岳发誓,有违此约,人神共愤,大骊宋氏国祚就此断绝。

  在圣旨颁下之前,有一场既是君臣、又是先生学生的问答。

  崔瀺问宋和。

  国师问皇帝。

  先生问学生。

  “陛下,一旦如此,大骊将来说不定连十大王朝的位置,都要保不住。”

  “可一旦如此,你宋和,身为大骊宋氏子孙,一定会成为千年万年的青史明君。”

  “如何取舍,在你宋和。”

  宋和当时笑道:“国师未免太小觑学生的气度了。浩然天下来来去去那么多的十大王朝,有几个皇帝君主,当得起青史留名千万年这个大说法?”

  “宋和要让宋氏后世子孙,祭祖之时,一个个面对祖宗挂像,在我挂像下,驻足最久,神往最多!”

  那头绣虎听到答案后,微笑点头。

  宋和有个问题,忍不住开口,“朕只有一问。”

  “朕若是不答应,没有让国师遂了心愿?”

  崔瀺当时笑言,“陛下心知肚明。”

  大骊皇帝大笑道:“好一个绣虎。”

  最后皇帝看了眼这位僭越太多太多的国师。

  崔瀺点点头。

  皇帝面有悲苦之色,绣虎在侧,难免让他这个当皇帝的,有那掣肘之感。

  可若是大骊真的失去了这位算无遗策的绣虎,他宋和又岂能不心慌几分?

  崔瀺最后缓缓说道:“我与齐静春,为你们大骊王朝,留下了那么多与别处不太一样的读书种子,哪怕大骊版图少了一半,以后一样是大有机会重新崛起的。只可惜你在世时,就未必亲眼瞧得见了。只说在这件事上,你与先帝,是差不多的下场。确实是有一份大遗憾的。由此可见,摊上我这么个国师,是大骊幸事,却未必是你们两位皇帝的幸事。”

  “小不幸而已,大骊与宋和,皆已万幸,能在先生辅佐之下,有此际遇,有此壮举。”

  皇帝向老人作了一揖,轻声道:“那么学生就此拜别先生。”

  宋和此刻重重吐出一口浊气,伸手重拍墙壁一下,然后死死撑住墙壁,沉声道:“共挽天倾!”

  一位蟒服宦官突然快步上前,然后悄然停步,小声说道:“陛下,北边来人了。”

  宋和神采飞扬,快步走到两堵墙壁之间地带,仰头望去,虽然注定看不见,那些人不会这么早来到大骊京城上空,但是宋和就是忍不住看这一眼。

  如今东宝瓶洲与北俱芦洲,在那通天大手笔之下,俨然一洲版图!

  火龙真人,和李柳与渌水坑那位飞升境的臃肿妇人,如今依旧负责看守这条海上道路。

  双方一左一右,护着勾连两洲的“桥梁”。

  一大拨北俱芦洲剑修,则沿着那条道路,御剑南下宝瓶洲。

  北地第一剑仙白裳,太徽剑宗掌律祖师黄童,浮萍剑湖郦采……

  在剑修之外,还有火龙真人的两位高徒,指玄一脉袁灵殿,还有白云一脉。

  大源王朝崇玄署一拨道门真人,披麻宗宗主竺泉,还有骸骨滩鬼蜮谷内的那位白骨剑修,女子英灵蒲禳。

  京观城高承曾经打开天地禁制,让蒲禳祭剑。

  如今高承已经离开鬼蜮谷,披麻宗修士无事可做,而身死道消于此地古战场的蒲禳,则选择去往另外一处战场,就当是与那位一直放不下的心上人,无声道别了。既然自己注定无法与他成为一对神仙眷侣,又何苦拖累他成不得一位人间佛?喜欢一人,不该如此。

  宝瓶洲风雪庙剑仙魏晋,曾跨洲问剑北俱芦洲天君谢实。

  此次亦是与天君谢实同行,两人皆可算归乡之行。

  浮萍剑湖郦采,与大弟子荣畅,在动身之前,她与陈李、高幼清两位嫡传弟子说,说自己要去老龙城那边瞧一瞧。

  在你们的家乡,师父的异乡,都杀了不少妖族畜生,没理由在浩然天下这家乡,不再打杀一些妖族畜生。

  岂不是让好友李妤看笑话,以后还怎么在你们俩孩子面前摆师父架子?

  只是郦采还有一个理由,没好意思与晚辈弟子多说。

  在那边,就是宝瓶洲的最南端了,不用与北俱芦洲隔着一个洲,所以可以离着某个负心汉近一些。

  在返乡的郦采,不断听闻桐叶洲形势之后,如解心结。

  那个没良心的男人,辜负了自己,事实上还辜负了许多痴情女子的一片真心,可到底他没有辜负一个大老爷们的该有担当。

  这样的姜尚真,值得郦采去伤心,去喜欢。

  在他们联袂南下跨海之时,无论是不是剑修,人人少有慷慨赴死或是意气风发的神色。

  心境平静。

  因为就好像是在做一件理所当然的寻常事。

  我北俱芦洲修士,自家关起门来,不管如何打生打死,勾心斗角,飞剑、修士、武夫,动辄以飞剑术法拳脚相向自家人。

  可大势一来,少了哪个洲修士都可以,唯独不能少我北俱芦洲!

  人南下,更是侠气南下。

  ————

  刘十六,在灰尘药铺先与米裕喝过了酒,只是本该北去的米裕,却说再晚些回落魄山。

  刘十六就与这位剑仙多喝了一壶酒。

  这天范家供奉的桂夫人,突然来到了灰尘药铺。

  刘十六说道:“你会这么做,我比较意外。”

  刘十六也好,天下最正统的“月宫种”桂夫人也罢,准确说来,都可算是远古余孽了。

  后世书上喜好说那光怪陆离的神仙志异事,说那遥遥海上有古仙,沧海桑田,辄下一筹,已满十间屋。

  事实上,对他们两位而言,真不算什么奇人怪事。

  他们,或者说“它们”,都曾在天上俯瞰大地,亲眼看那人族出现,看那人族登山,最后看那人族登天。

  宝瓶洲中部。

  一条大渎,夜色中风平浪静。

  一条小船,有一个孩子在吃力撑蒿。

  却有一位惫懒的白衣少年,躺在船头,雪白大袖垂入水。

  水光月光,白袖愈白。

  少年闭眼,大声吟唱道:“春水载船船载人,船行春水同在天。”

  少年猛然坐起身,苦兮兮埋怨道:“天不惜地不怜我这歌者苦。”

  崔东山双手各出一根手指,使劲揉着眼角,想要悲愤落泪才衬景。

  只是没等他挤出眼泪,就看到了结伴而行的两位,一个来自北俱芦洲骸骨滩,一位就来自更远的地方了。

  京观城高承。

  崔东山来到那个撑蒿的孩子身后,一拍后脑勺,“愣着做什么,掉头掉头,快去喊大哥,这位可是你亲大哥!”

  岸上,高承终于知道为何自己这些年来,明明鬼蜮谷京观城无内患外忧,却一直心神不宁。

  至于那个从一洲东南青鸾国云游至此的鸡汤老和尚。

  身穿一件破旧袈裟,老僧行走在水畔。

  雾气凝云,云气结成袈裟衣。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高老弟使劲撑蒿,崔东山伸手使劲划水,一起去往岸边。

  高承看到这一幕后,只觉得不该来见此人。实在太恶心人了。

  夜幕中,已经落入蛮荒天下之手的扶摇洲天幕。

  这就意味着镇守此洲天幕的文庙陪祀圣人,没了。

  白也与老秀才一起悬空而立。

  如仙人身在天上星河。

  老秀才一脸为难道:“白兄,真要如此作为?蛮荒天下这次可没有王座大妖跑来招惹你了。”

  白也都懒得说话。

  老秀才笑呵呵道:“不愧是白也,不愧是要我曾经苦苦求诗又求字的白也!你是最知道的,我可不是什么死皮赖脸的人,就为你破例了!”

  白也更不想言语了。

  这位浩然天下最得意的剑客,最著名的诗仙,俯瞰人间那支离破碎的旧山河。

  我白也不做什么,任你是文庙副教主、学宫大祭酒在我家门口,苦口婆心与我说圣贤道理,亦是无用。

  我白也要做什么,任你是什么中土文庙,王座大妖,要来拦阻,那就请你们试试看?

  老秀才闭上眼睛,好似在竖耳聆听一洲声音,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老者喘气,稚子哭啼……

  白也以拇指轻轻抵住腰间那把仙剑的剑柄,静待老秀才的那个答案,得到了答案,他这位失意人,便要出剑一洲。

  老秀才喃喃道:“太平岁月,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那也是太平世道啊。”

  如今这扶摇洲一洲大地,是那死也无人埋。

  佛家说这个世界,是那婆娑世界,是为“堪忍”。意思说我们的世道,有那百般不足的。

  可哪怕事实真如此,犹有那人间处处,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啊。

  山下没有半点术法神通的读书人,喝了酒上了头,就敢说挽大江入杯,浇我胸臆。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女子独留在家乡,便会秋波流转,祈愿说那愿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强者拔刃,剑光所去,不但向那强者,更向倾塌大势!

  老秀才大袖鼓荡,双手使劲一挥,星光点点,

  白也随之推剑出鞘,并未真正拔剑,却有千万道剑光,坠落一洲山河。

  扶摇洲那些侥幸尚未被战火殃及处,只要学塾犹有读书处,皆有一道清凉如雪的剑光悄然降临。

  今时今日,读书还是有点用处的。

  一人仗一剑,剑光化千万。

  与一洲妖族为敌。

  白也最后说道:“老秀才,你的絮叨再烦人,总好过没有絮叨。”

  老秀才说道:“管够!”

  白也仗剑去往人间。

  老秀才沉默片刻,点头笑道:“白也诗无敌,销去万古愁。”

  老秀才蓦然扼腕痛惜:“这句话,应该在白兄离去前就说的!”

  蛮荒天下。

  托月山下。

  一个连西北风都喝不着的邋遢汉子,好似大王八托负山岳一般的尴尬处境,他只好自顾自碎碎念叨。

  王八念经不听不听?李槐你个小王八蛋,嘴巴真毒。

  一个老瞎子,第一次离开自家山头,身边带着条瘦骨嶙峋的老狗,来一起探望这个狗日的阿良。

  毕竟一个人看好戏还不够。

  老瞎子没有太过靠近托月山,毕竟不是来打架的。只在千里之外站着,歪脑袋竖耳朵。

  刚好听到了阿良的碎碎念叨,开心不已,狗日的,当年在剑气长城经常往我家里瞎逛,不是喜欢蹦跶吗,这会儿咋个不蹦跶了?

  老瞎子以手掌触地,讥笑道:“当年是谁跑到我跟前大言不惭,说‘有此剑术不用有此相貌,有此相貌不用有此剑术’来着?”

  阿良愣了一下,笑嘻嘻道:“哎呦喂,老瞎子你难不成是帮我搬山来啦?别啊,你是不知道大山揉肩,让人多舒坦。你别管我啊,你敢管我,我就……喊你大爷!”

  如今英雄落难,只好小声嘀咕道:“老瞎子你眼瞎万年,又瞧不见我的英俊容貌。”

  输人不能输阵,好习惯得保持。

  老瞎子乐呵呵道:“见此美景,让人词穷。”

  老瞎子嫌脚边团团转的那条老狗十分碍事,便一脚踹飞出去。干瘦老狗几个翻滚,它悲愤欲绝,好心提醒你此地不宜久留,早点聊完快点回家。

  老瞎子记起一事,笑道:“李槐是谁?”

  阿良笑嘻嘻道:“我好兄弟,就是你老瞎子的好兄弟。”

  老瞎子不以为意,“就凭孩子的那句谶语,我就看他很顺眼了。”

  阿良骂道:“瞎子你顺眼个屁啊。

  老瞎子打算离开了。

  阿良也不挽留,只是咽了咽口水,“咦,咱哥俩大冬天吃狗肉,老瞎子你良心极好啊。”

  老瞎子抬起一手,在手掌上浮现出“李槐”二字,“盯着”掌心名字片刻,点头笑道:“李槐,我记住了。”

  阿良错愕道:“李槐,我喊你李大爷行不行,嘴巴真开过光啊,老瞎子你帮我捎句话给那小子,让他说一句阿良快快回家喝酒吃肉……”

  然后伤心欲绝道:“他娘的真的服气了,李槐你是我大爷,这会儿我再答应当你姐夫,晚不晚?成不成?”

  老瞎子有些神色复杂,说道:“你又不是离不开,胡说八道什么。舍得每天就这么消磨剑意,损耗道行?真当自己已经彻底稳固十四境了?本事这么大,先前我在家门口,咋就没见你一剑捅破天?哦,又喜欢跟人装中五境大剑仙呢?那你可真有恒心。”

  阿良悻悻然干笑一番,然后沉默下来。

  他娘的老瞎子以前没这么屁话啊,今儿竟然还阴阳怪气上了,都不知道跟谁学的。

  老瞎子收起手站起身,“你自己不走,能怨谁。”

  在浩然天下打开天幕,引来一位位远古神灵。

  在这托月山下,则开地脉穷碧落,有无数厉鬼幽魂涌现。

  所以阿良要离开此地,一在托月山之重,二在本心良知,敢不敢,或者说愿不愿意放出那些阴冥之物,任其从西方佛国逃窜到这座蛮荒天下,再被托月山大祖牵引去往浩然天下。

  阿良突然说道:“老瞎子,睁眼看一看天下吧,如今不一样了。”

  背对托月山的老瞎子停下脚步,双手负后,好似抬头望天,“真的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