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一百九十七章:宗人府!(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七章:宗人府!(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伊王藩,嘉靖年被嘉靖皇帝除籍了,但是旁系还在。

  除籍之后,这些宗亲是消停了一阵,可时间久了,也就放飞自我了。

  这是因为啥呢,因为伊王虽然糊涂,但是人家在的时候,好歹能当个老大哥,约束一下这帮臭弟弟。

  老大哥被搞掉,留下一帮郡王,没了顶头约束,再加上万历皇帝本身就是个比较亲信皇室的人,对宗亲的约束力更弱。

  到现在,万安王虽然名头是郡王,但直管的伊王早就没了,福王朱常洵连自家宗亲的屁股都懒得擦,更管不着这些事。

  结果就是伊王藩纠和其余宗亲闹事,自然而然给算到朱常洵头上来了。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谁叫朱常洵平时啥也不管,出了事也不闻不问,体量大,还护犊子。ii

  洛阳皇室宗亲闹了事,不往你福王身上想都不行。

  这事出到现在,朱常洵可是一句话没说过,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发展,人一倒霉起来,喝口凉水都塞牙。

  朝廷听到的消息,就是朱常洵带头闹事,百姓们从京报里得到的消息是这个,文武百官也恨不得把福王黑下马。

  所以自然而然的,宗人府改制后第一个关注的,就是朱常洵。

  不过也没必要说他可怜。

  朱常洵在洛阳的确没干什么好事,他虽然没做太多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事,下头宗亲却没少干。

  侵占百姓土地,侵占卫所土地,甚至连文官的土地也要侵占,这些宗亲们打着的,可都是福王府的名头。ii

  边疆地区,汉人与蒙古人的茶马交易,那是暴利,每个月都有人因此大发横财。

  打着福王府的名头,地方有司怎么敢查?

  还有那些商铺、店铺,走商跑货的,一个个只要挂起福王府大旗,连税都不用交,除了督办司,根本不会有人去查。

  所以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后世总有人圣母,谈什么罪不及自身。

  这些事又不是朱常洵干的,凭什么就把他黑成翔?

  事实是,朱常洵没干,但他心里必定清楚,甚至可能也有默许,享受着这些事带来的名与利,出事的时候,凭什么不受惩罚?

  据朱常洵所知,自己二儿子颖王朱由矩,只是跟着万安王去了一趟督办司,主要事也不是他干的。ii

  宗人府来一趟,不去抓罪魁祸首万安王,直奔自己儿子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我福王藩好欺负不成。

  其实张维贤想的也差不多。

  倒不是因为他们好欺负,就是因为世人都以为福王不好欺负,所以宗人府刚刚改制,才要欺负一下他们。

  一来,这是皇帝的态度。

  福王体量太大,这次闹起来,就是各地藩王们在试探朝廷的意思,要是不给他按住了,以后的乱子比这更大。

  二来,宗人府刚刚改制,权利虽然有了,但毕竟咱大明朝的王爷们还没经历过被抓和被威胁这种事儿。

  就得通过福王这老东西,让他们知道知道,就是福藩的人惹事,宗人府该抓还是要抓。ii

  以后这种事还会是常态,朱由校肯定不会让这些便宜亲戚吃垮自己的大明。

  至于你福王敢闹,最大能闹到什么地步,有宁王造反那次大吗?

  就算是你有能耐造反,朕能几个月平定西南土司,你们几个藩王,还能比地方割据更厉害。

  顶了天,也就是再给朕刷一次威望!

  说白了,这次张维贤来,是一个有恃无恐的态度,换了许显纯可能就没有这么客气,基本是要三句话不出头直接拿人。

  张维贤毕竟老油条,也知道明面上给朱常洵一点面子,他好下台阶,不逼的太过分,事情能过去就过去算了。

  宗人府只管抓人,你福王不服,那得去和当今皇帝去说。ii

  朱常洵心里不爽,他不想管事,但这并不代表他真和文官们写的那样,是个傻缺。

  服个软,如果皇帝想要收手,顶多损失一个儿子和些许威望,可能还会赔偿一些银两。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