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启体
思源
苹方
-
字体大小
A-
20
A+
-
页面宽度
-
100%
+
435、数码时代(1/3)
一
在数码复制时代,
知识分子的命运,
不能不令人叹息。
时常听人们感叹,
记忆力大不如前,
其中不乏年轻人。
这现象令人玩味。
互联网和云存储,
以及超文本世界,
无穷的音频视频。
我们所置身的是,
人类最聪明同时,
又最傻瓜的时代。
数字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种种便利,
但是与此同时呢,
我们失去了什么?
二
上世纪三十年代,
犹太血统德国人,
本雅明宣告一个,
机械复制的时代,
即将可怕地来临。
这在他的心目中,
就是历史的终结,
传统艺术的末日。
在本雅明的年代,
最高的复制手段,
无非是唱片制作,
和电影拷贝而已。
三
到后来各种复制,
技术更日新月异,
各行业全面开花,
呈现疯长的态势。
复印机激光照排,
数码照相和录音,
遗传密码的破译,
以及单细胞繁殖。
所有这一切发展,
都围绕一个技术:
日趋完善普及的,
在二进制基础上,
进行的数码复制。
四
如果本雅明活到,
数码复制的时代,
一定就会对复制,
这个命题的深刻,
有进一步的认识。
比起数码复制来,
机械复制的东西,
要有人情味得多。
关于这一点对比,
那些至今仍坚守,
唱片的老发烧友,
一定能深有体会。
机械复制还不是,
一种完全的复制,
过程中会有损耗。
五
例如一盘老磁带,
年轻人已难见到。
转录来又转录去,
声音就会不断地,
模糊而衰落下去。
但是既然有衰弱,
也就存在着差异,
就能倒推出一个,
金光闪闪最完美,
也最原初的声音:
唱片公司的母带。
甚至能再进一步,
推导出一个上帝。
但是对数码来说,
母盘是不存在的,
复制中毫无损耗,
众生都绝对平等。
六
比如你从电脑上,
来欣赏一张名画,
那画面非常漂亮。
拿着高倍放大镜,
对准屏幕去研究,
你才会发现情况,
变得糟糕起来了,
出现了很多小点,
它们的直径相同,
色彩虽分布各异,
但是数量都有限。
放大镜无情撕下,
名画在电脑时代,
温情脉脉的面纱。
七
事情还没有结束。
如果我们再沿着,
电子枪视频接口,
以及中央处理器,
一路仔细追下去,
这些彩色的小点,
就都会被还原为,
面目狰狞的语言。
机器语言被还原,
是二进制源代码。
最终我们就发现,
一切美妙动人的,
声音图像和文章,
都被还原成两个,
最为简单的数字:
这也就是零和一。
一切复制都是在,
零和一之间进行。
这个层面上绝对,
无损耗进行复制。
你惊奇还是沮丧?
零和一是阴和阳?
八
在机械复制时代,
知识分子的手中,
有最后一张王牌:
母带原作和原稿,
作为分隔真与假,
区别复制被复制。
在数码复制时代,
这些最后的壁垒,
也已经灰飞烟灭。
作者带着电子稿,
拷满数码的磁盘,
去找出版社出书,
早已不是稀奇事,
现在更流行的是,
只通过电子邮箱,
往出版社传送了。
这边数码传进去,
出版社的那一端,
流出来是散发着,
油墨芬芳的书本。
这好比激光唱片,
还没有数码到底。
但是请书友注意,
甚至在我们中国,
像人民日报杂志,
也已经呈现出了,
非纸张出版形式。
木材稀缺的今天,
纸张价格在高涨,
谁担保所有杂志,
不会以幽灵一般,
全数码电子形式,
出现在互联网上?
九
整个一部人类史,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