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如雅这样说道。
听到秦如雅的话,江明是喜笑颜开。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夏科院的名号就是好用,这要是其单位,那是想也不用想。
当然,江明如果狠下心,找龙院士进行协调,那是妥妥的没有问题。但是像这种小事,找院士进行协调,那也是有点想不开。
“还有吗?”
秦如雅对于江明能够提这么多的想法,也是挺开心的。
当初就是考虑到江明的想法比较多,才将江明拉到团队中的,现在看的话,果然没错。
秦如雅甚至于在考虑后续的研发工作,是不是要多拉一些外人。
毕竟,院中的老人,长时间在这个圈里,固有思维太严重了。想要有点创新,当真是不容易。
秦如雅对江明接下来的意见,还是挺期待的。
“另外的话,就是一些特别的东西,还是希望秦姐你能够考虑一下。”
江明提前打好预防针。
“哦,什么特别的东西,说来听听?”
秦如雅来了兴趣。
之前一配二的摄像头方案已经够特别的了,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为了解决算法中的神经网络自学习不足的问题,我建议在每台车中,都部署微型的服务器,用于车辆之间的互通互联。”
江明说道。
“我有点不明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按理说,有6G网络实时传输信息,中央服务器,可以不断地下方数据,应该可以让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功能成长起来,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部署微型服务器?”
有团队成员这样说道。
秦如雅也是疑惑地望着江明。
一般自动驾驶技术是这样的,系统会通过网络,不断地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更新内部的数据。
一些特殊状况,比如事故或者交通拥堵等情况,也可根据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更新。车机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实时调整自动驾驶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足够多的离散数据,来让中央服务器学习。根据实时路况,给出不同的指令。
这种离散系统,实际上车机系统简单,复杂的是中央处理器。
毕竟,车机系统,只是操作层面的,涉及决策的,是中央处理器。
此种方式虽好,但是在面临网络延迟或者其他特殊状况的时候,操作将会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明规划在车辆上部署微型的服务网络,用于车机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于中央处理器的依赖。
这个解决措施的核心在于,只要装载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在距离不是很远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数据交换,更新本地日志,调整策略。
这种策略的调整,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万千的实车策略,动态地调整自动驾驶大的运行规则。
这样的话,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以最短的时间,完善自动驾驶系统的神经网络。
“这,这是不是太超前了?”
刘铭听到江明的计划,这样说道。
“是啊,车机系统之间互联,想法是好,但是实现起来,会非常困难。要解决识别的问题,解决信息交互,以及策略更新的问题。数据量会非常大的。”
刘铭这样分析道。
“不会的,我们不需要将车机系统中的网络服务器做得很大,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数据交换就行。毕竟,有网络辅助,中央处理器会存储大部分数据的。”
江明说道。
“先将这一点记下来吧,等后续问一下张茹,看她能不能实现。”
秦如雅也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这样说道。
“另外的话,就是一些常见的改进。比如说智能网络大屏,可以实时显示车辆的状态。最好能够实时显示模型状态。”
“至于激光雷达,我建议取消。在高端车型上,一般不会装载激光雷达,这次也是以纯视觉为准。如果担心能见度的问题,可以选用在红外的摄像头,能有一定的兼顾性。”
江明建议道。
听到江明的话,刘铭眼前一亮,这点可以啊。
激光雷达可是不便宜,如果能够剩下来,那是最好不过的。
接下来,江明林林总总又说了一部分。
看着笔记本上的条目,秦如雅也是有点头疼。
本来以为江明只是例行的发表一下观点,没有想到,最后竟然罗列了这么多条。
秦如雅数了数,有接近二十多条的改进。
这些改进,有的还好说,只是增加一些设备,也不是很贵,感觉合理就加了。
另外的话,就是一些对于车辆的改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