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嫡长子> 第373章 扬州要出大名(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73章 扬州要出大名(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巡盐御史赵慎管起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摊子,一方面向京师奏报情形,一方面继续维持盐场的生产,市面上的食盐销售进入低谷,而私盐就更加少有人售卖。

  赵慎忙得昏头昏脑,但有些情形他还是看得清楚的,

  盐政之弊绝不是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价格低、质量好,朝廷以如此力度查封缉查私盐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实际上就是在逼着百姓购买价格高的官盐。

  从这个角度看,缉私反而是百姓反对的。

  这是其一。

  其二,灶户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击私盐商人,导致他们手中的余盐更加无人敢买,余盐的价格也会急速下跌。

  这样弄下去,拖上一段时间就会饿死人!

  商人的确闹不出大事,可灶户能!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这些事情作为巡盐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禀报的。

  其实朱厚照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缉私,要有两招,其一便是打击,其二就是要给灶户活路。

  否则千千万万的灶户自己就开始销售私盐了。

  此外,他先前计划施行盐场拍卖,这个思路他还是觉得不错。

  因为让少府去成立一个盐商,再去统一收购、售卖食盐,时间久了,还是一样的问题——即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官盐有行政成本,官盐价格就是会高。价格差一产生,私盐泛滥就是时间问题。

  而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担的。

  还不如进行市场化运营。生产、销售都交由商人,只将盐场的所有权拿在手中。

  虽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场的人,但是市场化确实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这还是没有疑虑的。

  可这种变革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就在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

  这个衙门可不是个小衙门,除了邹澄这个转运使,下面还有同知、副使各一人,以及数量不等的判官。

  此外还有专门执掌文书往来的经历司,类似于秘书室,内设经历、知事等官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有五十多人。

  他们的品级皆不高,转运使也就是从三品,其余的也是五品、六品的多。

  现在邹澄在京师疯了,

  扬州城又抓起来几个盐商,仔细一审问,

  整个转运使衙门和倒卖私盐的盐商没有一点关联的寥寥无几。

  衙门里基本上被一扫而空,赵慎要做事的时候,只有一个年纪很大的经历替他抄录、整理些文书之类的,

  年轻人中,倒是还留有六个,但都是微末小官,而且性格很怪癖,这些人似乎连巡盐御史这种大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巴结,自然是混不进那个‘圈子’。

  赵慎在堂上感叹,“运司衙门自转运使而下共五十三人,最后与私盐商没有关联的竟只有七人,真是荒唐之至。这种事情报到朝廷上,朝廷脸面何在?”

  毛语文这个不担心,他担心捂着什么事情叫皇帝给发现,那才是问题。

  “赵盐司,刑事所可没有屈打成招,这四十六人,家家富裕,他们的桉卷自己也都画押认了。”

  “副使误会了,赵某不是那个意思。赵某是感叹,国事维艰,治国不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