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苗> 第三十六章 生灵涂炭(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六章 生灵涂炭(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气势汹汹的辽军乘胜追击,东路攻博州。博州将领在得知刘廷让大败后立即做了充分准备。辽军攻到城下发现宋军准备充分就撤兵了。西路攻代州,代州知州张齐贤善于用兵。他和驻守并州的潘美计划合围夹击辽军。但是一个突然的意外打乱了军事计划,两军之间传递信息的情报员被辽军抓了,张齐贤料定军事计划已经暴露,辽军一定会围代州打并州的援兵。正当张齐贤忧心忡忡的时候,潘美部情报员送来新情报,潘美部行军途中被皇帝密诏命令回撤,由于君子馆惨败不得出击作战。潘美部已返回并州城内。张齐贤断定辽军此时并未掌握这个最新情报。一个意外套着一个意外,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是最考验军事将领的时候,张齐贤打算也制造一个“意外”。他封锁好这几个“意外”消息,夜间派精兵至城外,每人手中一面旗,到处燃放稻草,辽兵没有想到潘美的援军如此之多,撤军了。张齐贤又在撤兵的必经之路上选择了一个最佳伏击地点——土墱寨,伏击战打的很成功,大败辽军。同时,张齐贤又料定辽国知道原委后又会南下报复,就在代州东、西两侧设好伏兵占据有利地形,无论辽军从哪个地方来都拖住辽军,然后大军迅速赶到合围。张齐贤再一次大败辽军。多么熟悉的战法啊,这不是耶律休哥和萧太后一直采用的战术吗?张齐贤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法,学习敌人的战法打败敌人。只可惜大宋无法在全局战争中打出这样的配合,只能由张齐贤这样的军事将领在自己的军队内部打出这样的配合。

  类似于“土墱寨之战”这样的防御战,宋军也取得了“唐河之战”、“徐河之战”、“子河汊之战”、“雄州之战”的胜利。但是无法挽回大宋的整体劣势,大宋对辽的战略方针已从主动进攻转变成被动防御。

  战争伤害最深的是普通百姓,牺牲的烈士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那些累累白骨都不见史册,但是那都曾经是一个个家庭的全部。战争消耗大量的战略物资,这些物资的生产都是普通百姓一点一滴的血汗积攒的。他们不分昼夜的辛苦劳作,是为了一场场毫无价值的战争,仅仅是为了彰显皇帝陛下的丰功伟绩。

  太宗皇帝在“雍熙北伐”之后的很多表现还是可圈可点。他开始召集群臣集思广益,综合分析更加全面的意见。

  知制诰田锡批评道:“北伐之事都不和宰相李昉等人商议,若宰相非才,何不罢免?宰相在任,何不咨询?”

  李昉虽不赞成此战,但作为宰相还是非常有大局意识,还是立足当下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御史台的意见也比较中肯:“治天下犹如种树,根基牢固则枝干不足忧。今天把国家治理好,其他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太宗皇帝自己也做了深入检讨,尤其是主动向辽国求和,并且在被拒绝后继续求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博大胸怀。这是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到个人荣辱之上的善举。虽然被后世的“嘴巴英雄”诟病,但确是当时大宋百姓的福祉。秦皇汉武被后世称颂,但当年的百姓是何其艰辛。太宗皇帝也没有忘记备战,在戍边的军队中,安排文官、武将相互补充,改良、补充兵器,在宋辽边界上修水田以挡辽国骑兵。这些举措换来了宋辽之间将近二十年的和平,直到太宗皇帝驾崩都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