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这篇《札子》并不是去研究大宋为什么能够立国百年,这是学者们应该去做的事。王安石更需要的是总结百年的历史,兴善抑弊对神宗皇帝的执政给出建议。王安石用中正平和的语气高度肯定了本朝开国之君太祖皇帝,肯定了太宗、真宗、英宗的执政也没有明显过错。对执政时间最长的仁宗朝认真的进行了阐述,肯定了仁宗皇帝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天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但王安石话锋一转,也点出了问题。仁宗皇帝没有像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那样,和学士、大夫们讨论治国理政的方法并实施。每天被事务性的事驱使,主动作为很不够。朝堂之上的君子并不是不被容纳,但小人也能够混进来。正确的论断并不是不被采纳,然而不正确的怪论也时常被采用。凭着写诗作赋、博闻强记选拔天下的士人,而没有开办学校培养造就专业人才的方法。结党营私,猎取名望的人,大多得到了显要的职务,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职的人却受到排挤。所以官场因循守旧,只要讨得上级欢心即可,即使有能力的人在职位上,也同一般人没什么差别。至于管理财政,基本没有法度,所以虽然皇上俭朴节约而人民却不富足,虽然皇上操心勤勉而国家却不强大。幸好不是夷狄昌盛的时代,又没有上古三代时的水涝、旱灾,所以天下无事超过百年。虽然是人努力的结果,也靠了天的帮助。最后王安石鼓励了年青皇帝要励精图治,定能成为前无古人的明君。
很显然,王安石在树立榜样的时候选择了距离现在很远,记载语焉不详、形象模糊的先王。目的是指导实践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不教条,学习的是先王的思想。王安石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则选择的是距离现在很近,当事人大多还健在,便于“归零”的本朝之事,目的是更好的从教训中得到启示。
这篇文章对神宗皇帝的触动是巨大的,他想有一番作为。他不想像他的祖父、曾祖父那样花钱买和平。他想在大宋建国一百年时实现新跨越,实现祖国统一,实现强国梦。但朝中的老臣太知道实际理政的不易,韩琦、富弼、欧阳修都是“庆历新政”的亲历者,他们至今历历在目的是改革前把改革的益处考虑的多,改革的过程中步履维艰,最后动也动不得,退也退不得。司马光仍会不断梦到“断道坞之战”被割去耳鼻的大宋将士向他哭诉。此时的范纯仁也不希望将来像他的父亲范仲淹一样那么狼狈。
王安石一身才学,为官二十载,不可能不知道改革之路会是何等艰辛。改革不是他王安石一个人或者君臣二人就可以完成的,无数出于各种缘由的反对派,或在明处或在暗处,只想看到这些改革者粉身碎骨。他们不会去讲什么国家大义、君臣大义,有的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个决不容许触碰的小圆。回望这段历史,多希望这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只在那个简陋的半山园写着清雅的小诗。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