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17 信念(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县学以上的教材,朱元璋已经有倾向,大概以儒学经典为主,但是还没有最终确认。

  科举依旧没有,还是以举荐制为主。

  朱元璋还在做得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户籍个性和粮田归公分配法。这两个是相辅相成,都要一起做得。

  他决定了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是雷厉风行的。

  比如说应天府这边,就南京城来说,朱元璋就乾坤独断,居住在城里的,全部都是非农户籍。

  根据南京周边的粮田和人口登记之后,朱元璋一核算,每个人分到的田地就多了一些,就立刻强制从南京城里迁出了一部分民户,条件是没有商铺,只是住在城里而已的那部分,又划为农户,分到田地耕种。

  然后,其他老城、大城,都以南京的做法为依据,就是根据现有粮田和人口,保证农户必须足够耕种粮田。

  为了尽快实施这个基本国策,朱元璋还向江南各地派出御史台的御史巡查地方,督办。

  随后,南京钱庄也终于成立,本金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贯之多。户部和皇家占了百分之五十一,一般的勋贵,本金稍微少一点,那股份占比都是小数点后面几位的了。

  这些事情,都和张一凡没关系,是朱元璋在主推,整个朝廷的官员围绕着这些事情转。

  洪武十三年九月,也就是御前会议结束之后的两个月左右,朱元璋的旨意终于到了张一凡这边,命令他必须北上了。

  这个时候,小孩都还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哦哦”,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

  张一凡有点遗憾,估计儿子肯定是会先喊“妈”后叫“爹”了。这一去,一年半载内,肯定是回不来了。等到回来,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张一凡也发了狠,要不就爆科技吧,趁着大明开国之初的将领和兵员素质不错,再爆科技武装他们,碾压那些蛮族!

  临走之前,朱元璋把张一凡找了去,还带着朱镜静和他儿子,另外还叫了太子朱标和太子妃以及朱雄英,算是一场家宴。

  表达关心之余,朱元璋也表情严肃地交代张一凡道:“你到了北方之后,但凡有兵事,一定要知己知彼。出战之前,想派几百人规模的精锐骑军去了解敌情,抓捕俘虏,审问清楚了再行动。如果不清楚情况的,就不要轻易有动作。特别是看着一些可能会诱人的战果,也一定要慎重,有可能会是陷阱,一定要搞清楚了再决定……”

  他的这些交代,在原本的历史上,冯胜领二十万大军出征时,也这么强调过。

  对于这些合理的建议,张一凡自然是立刻就答应的。

  朱元璋似乎是话多了一点,有点像絮絮叨叨的老人了,还在那说道:“你做事还算稳重,到了北方之后,一定要约束老四,不要冲动,他会听你的。你们两个,一定要争气,给老朱家争气,懂么?就算没有大胜也没关系,至少要保证不败,特别是不能大败。你要知道……”

  张一凡认真听着,他知道,临走之前朱元璋的交代,都是他的人生经验,很是宝贵,不能不听。

  朱元璋这边,唠叨完了北方战线之后,又给张一凡说道:“粮田归公分配法,今年是一定会在全国推广的,特别是湖广地区,我都重点盯着。相信那些土司领地内的百姓也能听到风声。我打算等到明年,就对云南动手。”

  原本的历史上,好像也是明年对云南动手的。张一凡心中如此想着,便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如果土司愿降,可以让他们来京师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一定不能让他们继续当土皇帝!”

  “呵呵,我知道的。”朱元璋听了,便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你都不用操心。我告诉你这些,只是让你知道,明年朝廷的重心,还是以云南为主,重在收复。北方那边,你们先备战,以稳为主,知道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